得第的意思、得第的詳細解釋
得第的解釋
科舉考試取中須評定等第,因稱中式為得第。 元 關漢卿 《魯齋郎》第四折:“如今都應過舉,得第了也。” 明 葉憲祖 《鸾鎞記·喜諧》:“隻怕你得第之後,有個繡球樓上打,他情分辜負煞。”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 寧津生 自是誦 應震 文,而得第者四。” 鄭觀應 《盛世危言·考試上》:“功令所在,士之工此者得第。”
詞語分解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 第的解釋 第 ì 次序:第一。次第。等第。 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科第。及第。落第。 封建社會官僚貴族的大宅子:宅第。府第。門第。進士第。 但:運動有益于健康,第不宜過于劇烈。 姓。 筆畫數:; 部首:竹; 筆
網絡擴展解釋
“得第”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與古代科舉制度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得第指在科舉考試中被錄取,即“中式”或“及第”。因科舉成績需評定等級(如進士分三甲),故稱考中為得第。
詞源與用法
-
科舉背景
源自元、明、清時期的文獻,如關漢卿《魯齋郎》中“都應過舉,得第了也”,葉憲祖《鸾鎞記》中“得第之後”等,均指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功名。
-
字義分解
- 得:獲得、取得;
- 第:科舉考試的等級或名次。
組合後特指通過科舉評定等第并被錄取。
擴展說明
- 現代語境中,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延伸為“取得第一名”的泛化含義,但此用法較少見,且缺乏廣泛文獻支持。
- 例句參考:“王生不得第”(《初刻拍案驚奇》),描述科舉落榜的情景。
“得第”是科舉術語,核心含義為考試中式。若需引用現代引申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第(dé dì)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表示取得第一名或獲得第一的地位或位置。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得”(dé),第二個部分是“第”(dì)。
“得”字是一個動态詞,表示獲得、取得、得到等意思。它是一個簡單的漢字,由彳部和=又組成,表示腳向前行的意思。
“第”字是一個表示次序的量詞,用于排序或序號。它是一個複雜的漢字,由豎短廠、一點水和日頭組成,表示首次行動或首次産生的意思。
“得第”一詞來源于古代經典著作《孟子》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之意,也表示在某個領域或比賽中取得第一的地位。它通常用來描述一個人在某個方面的成功或成就。
在繁體字中,“得第”一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古時候,“得第”一詞的寫法有些不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得”字的寫法中并沒有彳部,隻有=又部。而“第”字的寫法中,廠部位置較高,形狀更為簡潔。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得第”一詞來表達獲得第一的含義。例如:“她在比賽中發揮出色,終于得第一了!”這句話表示在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的位置。
與“得第”相關的組詞有:得名(dé míng)、得勝(dé shèng)、得利(dé lì)等。這些詞語都與獲得成功或好處有關。
“得第”的近義詞可以是奪冠、取勝、成就等詞語,而反義詞可以是失利、落後、失敗等詞語。這些詞語可以根據具體的語境來選擇合適的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