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eps taken by government to relieve famine]∶為應付災荒而采取的赈災對策
(2) [neglect government affairs]∶政事荒疏
赈濟饑荒的政令或措施。《周禮·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 鄭玄 注:“荒,兇年也。 鄭司農 雲:‘救飢之政,十有二品。’”《新唐書·王紹傳》:“是年,兵旱無年,詔戶部收闕官俸、稅茶及無名錢,以脩荒政。”《明史·李長庚傳》:“盡心荒政,民賴以蘇。”
“荒政”是中國古代應對自然災害和饑荒的重要政策體系,具體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荒政指古代政府為應對災荒采取的救濟措施,包含兩層含義:
源自《周禮·地官》的“荒政十二策”,系統提出12項救災措施:
主要記載于《周禮》,後世如《新唐書》《明史》等史書均有實踐案例補充。
《荒政》是指政治管理不善、政令不清、治理無效的現象。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一種************、社會秩序混亂的狀态。
《荒政》的拆分部首是草字頭的“艹”,荒字頭的“艹”和“亡”,以及“攵”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荒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腐敗和治理不善的問題。在社會秩序混亂、政府管理不善的時候,人們就會使用這個詞來形容政府的無能和社會的混亂。
《荒政》的繁體字為「荒政」。
在古代寫作《荒政》時,可以采用不同的漢字書法風格,比如楷書、行書、隸書等。不同的寫法和風格可以展現出不同的藝術魅力。
1. 最近社會上出現了一系列的腐敗案件,這是典型的荒政現象。
2. 這個國家的經濟一直處于停滞狀态,龐大的官僚機構導緻了荒政現象的出現。
1. 荒廢:指放棄、忽略或疏遠。
2. 政治:指國家的統治和管理。
3. 政策:指國家的方針、政府的規定和規劃。
4. 政權:指國家的組織和管理。
1. 腐敗:指道德敗壞、貪污受賄。
2. 混亂:指無秩序、無組織、雜亂無章。
1. 德政:指政府廉潔、行政清明、政策公正。
2. 冠冕堂皇:指表面上的光鮮、虛假的掩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