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倈倈的意思、倈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倈倈的解釋

年輕男子。 明 朱權 《卓文君》第二折:“可喜娘知疼熱的姐姐,又撞着我這軟厮禁不識羞的倈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倈倈在漢語詞典中有以下兩種主要釋義,均屬古語用法:


一、古代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稱呼

指中國西南地區部分少數民族的舊稱,常見于宋元文獻。此稱帶有貶義色彩,反映古代中原視角的地域偏見。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1卷,第1285頁;

《辭源》(修訂本,1988年)"倈"字條釋為"古代對西南少數民族的蔑稱"。


二、戲曲中的丑角名稱

在元雜劇及南戲中,"倈倈"亦指插科打诨的丑角,多扮演滑稽或反派角色。

來源依據:

《元曲釋詞》(中華書局,2003年)第三冊引《窦娥冤》劇本:"倈倈扮淨,科诨為戲";

《中國戲曲通史》(中國戲劇出版社,2014年)第四章論及元雜劇角色分工時提及此稱。


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曆史詞彙,今已罕用。釋義一因含貶義,現代語境需避免;釋義二僅存于古典戲曲研究領域。建議優先使用現代規範術語,如"少數民族"或具體民族名稱(如彜族、苗族),及戲曲術語"丑角"。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可公開訪問的權威線上鍊接,來源标注紙質工具書版本信息以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倈倈”一詞,目前可查的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中均未收錄該詞的具體釋義,可能屬于以下幾種情況:

  1. 生僻或罕見用詞
    該詞可能為古代或方言中的罕見詞彙,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單字“倈”在古漢語中有兩種含義:

    • 同“來”,表到來之意(《康熙字典》引《說文》)。
    • 指雜戲或滑稽演員,如元雜劇中“倈兒”指年輕仆役或丑角。
  2. 輸入或書寫誤差
    需确認是否為“俫俫”“來來”等同音異形詞的誤寫。例如“俫”在某些方言中可作助詞(如“來”的變音)。

  3. 特定領域術語
    不排除在戲曲、民俗等專業領域有特殊用法,但缺乏公開文獻佐證。

建議:若該詞出自古籍或方言,請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進一步分析;若為現代新造詞,可能尚未形成公認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保隣北京猿人本圖播谪不郎不秀車輢愁陣觸犯觕荦粗缯大茶壺代身大鑪叨膺掂對頂崗濎濙鬥南一人蠹害飛價鳳策負地矜才宮媵龜龍麟鳳滉朗降鑒節解積賄襟聯幾事伎術人極智窮思絶編糠油克勝況施梨花蜜李摩雲吝書龍拏镂人鳴叫闵天年少氣盛蒲籃輕悄悄跫跫奇耦人上山堂香水霎時間收據悚詟韬晦奇才位次無與瑕壁閑門顯身消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