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蹀足的意思、蹀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蹀足的解釋

踏足;頓腳。《列子·黃帝》:“ 康王 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之所説者,勇有力也,不説為仁義者也。’” 南朝 宋 顔延之 《赭白馬賦》:“眷西極而驤首,望朔雲而蹀足。” 清 沉初 程晉芳 等《集程魚門拜書亭觀藏墨聯句》:“或獸蹀足禽梳翎,攢樓架閣何岧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蹀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踩踏;頓足”,常用于描述腳步的動作或情緒化的肢體表達。以下從詞典角度分項詳解:


一、基本釋義

  1. 踩踏;頓足

    指用腳踩踏地面,或情緒激動時跺腳的動作。

    例:《楚辭·九章》中“蹀足行吟”即指頓足行走吟誦。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

  2. 小步行走

    引申為輕緩、謹慎的步履姿态。

    例:古樂府“蹀足中庭,仰首望飛鴻”,描繪庭中小步徘徊之狀。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


二、文學意象

在古典詩文中,“蹀足”常承載以下意境:


三、字源辨析


四、近義與關聯詞

詞彙 釋義 差異點
踟蹰 徘徊不前 側重猶豫,非動作本身
踐踏 猛烈踩踏 含破壞性,情感色彩更強
盤桓 逗留、迂回 無足部動作特指

五、權威文獻用例

  1. 《淮南子·俶真訓》:

    “足蹀陽阿之舞” —— 描述舞者踏地為節。

  2. 李白《長幹行》: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顔老”句,後世注家以“蹀足”釋其坐立不安之态。

    來源:《全唐詩注》(中華書局,1999年)


“蹀足”兼具具體動作與情感投射的雙重内涵,是理解古代行為描寫與情緒表達的關鍵詞之一。其釋義需結合語境,或指實體的踩踏頓足,或喻内心的焦灼徘徊。

網絡擴展解釋

“蹀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頓足”“踏足”,即用腳跺地或踏步的動作。這一動作常與情緒表達相關,如急切、憤懑或激動(、)。

  2. 古籍例證

    • 《列子·黃帝》中記載宋康王“蹀足謦欬”,通過頓足表現其焦躁情緒。
    • 南朝顔延之《赭白馬賦》中的“望朔雲而蹀足”,則描繪馬匹踏步向前的動态。
  3. 情感與語境關聯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隱含不同情緒:

    • 急促跺腳(如“蹀足謦欬”含催促或不滿之意);
    • 從容踏步(如“良驷蹀足”表現駿馬優雅姿态)。
  4. 使用提示
    “蹀足”多見于文言文或仿古文體,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若需準确理解具體含義,建議結合上下文及權威古籍注釋。

由于搜索結果均來自低權威性網頁,以上解釋僅供參考。如需深入研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邊落鞭行才名長袍差缺醇俗大雁得壹元寶獨吉琺琅肥潤風散封四浮賤剛婞歌袴狗窦大開孤鬼赫拉诃止鶴嘴鎬兼示健勇擊缽激光器禁當井陉金珠糾告灸眉鋸牙鈎爪駃烈柳緑花紅麼那民聲木客泥垡頭辟地聘君拼綴千難萬難清削糗餌人情之常乳酸菌上葉山麝山陰乘興識窺手膀子手實法素娥俗儒袒胸露臂田家翁聽隨危徑璺拆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