蹀足的意思、蹀足的詳細解釋
蹀足的解釋
踏足;頓腳。《列子·黃帝》:“ 康王 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之所説者,勇有力也,不説為仁義者也。’” 南朝 宋 顔延之 《赭白馬賦》:“眷西極而驤首,望朔雲而蹀足。” 清 沉初 程晉芳 等《集程魚門拜書亭觀藏墨聯句》:“或獸蹀足禽梳翎,攢樓架閣何岧亭。”
詞語分解
- 蹀的解釋 蹀 é 頓足,踏:蹀足。蹀蹀(小步走的樣子)。蹀躞(a.小步走;b.徘徊)。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足的解釋 足 ú 腳:足下(對對方的敬稱)。足迹。足球。足壇。失足。高足(敬辭,稱别人的學生)。舉足輕重。畫蛇添足。 器物下部的支撐部分:鼎足。碗足。 充分,夠量:足月。足見。足智多謀。 完全:足以。足色。 值
網絡擴展解釋
“蹀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
基本釋義
指“頓足”“踏足”,即用腳跺地或踏步的動作。這一動作常與情緒表達相關,如急切、憤懑或激動(、)。
-
古籍例證
- 《列子·黃帝》中記載宋康王“蹀足謦欬”,通過頓足表現其焦躁情緒。
- 南朝顔延之《赭白馬賦》中的“望朔雲而蹀足”,則描繪馬匹踏步向前的動态。
-
情感與語境關聯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隱含不同情緒:
- 急促跺腳(如“蹀足謦欬”含催促或不滿之意);
- 從容踏步(如“良驷蹀足”表現駿馬優雅姿态)。
-
使用提示
“蹀足”多見于文言文或仿古文體,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若需準确理解具體含義,建議結合上下文及權威古籍注釋。
由于搜索結果均來自低權威性網頁,以上解釋僅供參考。如需深入研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蹀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意為行走時輕輕地踮起腳尖,以避免腳底踩到泥土或水等。這種動作是為了保持幹淨或者避免發出聲響。
拆分部首和筆畫:《蹀足》的拆分部首是足,共有13個筆畫。
來源:《蹀足》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人間世》一篇中,用以形容人們在行走時留下的輕柔痕迹。後來逐漸演化成為一個特指的詞語,用以表達上述的輕踮行走動作。
繁體:蹀躞(簡化為蹀足)。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的漢字字典中,蹀足的字形是以腳步在土地上留下的痕迹為形象,下方是足部象形。
例句:他小心地蹀足而行,不讓泥土弄髒自己的鞋子。
組詞:蹀步、蹀跶、蹀躞
近義詞:挑腳、邁步、微步
反義詞:踐踏、重踩、重步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