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鈍的意思、老鈍的詳細解釋
老鈍的解釋
年老遲鈍。 宋 陸遊 《雨後複小雪》詩:“賤貧安淡薄,老鈍耐譏嘲。” 清 曾國藩 《複劉霞仙中丞書》:“老鈍無聞,用為深恥。”
詞語分解
- 老的解釋 老 ǎ 年紀大,時間長,有經驗,陳舊的:老當益壯。老朋友。老練。老化。少年老成。老馬識途。 對年紀大的人的尊稱:吳老。老人家。老大爺。 極,很:老早。老羞成怒。 老年人:敬老院。扶老攜幼。老有所為(唅
- 鈍的解釋 鈍 (鈍) ù 不鋒利,不快,引申為不順利:這把刀真鈍。成敗利鈍。 笨,不靈活:鈍滞(a.遲鈍呆滞;b.不鋒利)。遲鈍。愚鈍。拙嘴鈍舌。 快利銳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老鈍"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老"和"鈍"兩個語素構成,屬于形容詞,主要用于書面語或文言色彩較濃的語境。其核心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
器物層面:指(刀劍等)陳舊、不鋒利。
- "老"在此有"陳舊、曆時長久"之意。
- "鈍"指刀口不快、不鋒利。
- 組合起來,形容器物因年代久遠或使用磨損而失去鋒芒。例如:"這把老鈍的柴刀,砍起木頭來頗為費力。"
-
思維/能力層面:指(頭腦、思維)遲鈍、不敏捷。
- "老"可引申為"僵化、不靈活"。
- "鈍"指反應慢、不敏銳。
- 組合起來,形容人因年老、疲憊或其他原因導緻思維遲緩、反應不靈敏。例如:"年事漸高,他自覺思維也日漸老鈍。"
-
身體/狀态層面:指(身體機能)衰弱、不靈便。
- "老"指衰老。
- "鈍"指感覺或動作不靈敏、不輕快。
- 組合起來,形容身體因衰老而變得笨拙、不靈活。例如:"老鈍的肢體已不複當年的矯健。"
權威性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這是目前規模最大、最權威的漢語語文詞典之一。其對"老鈍"的解釋涵蓋了上述幾個主要義項,是解釋該詞最可靠的依據。其紙質版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作為專門收錄古代漢語詞彙的權威工具書,該詞典對"老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有更具體的闡釋和例證。
- 《說文解字》(許慎 著):雖然《說文》是解釋字的本義的專著,但其中對"鈍"的解釋("鈍,錭也。"段玉裁注:"錭,鈍也。...不銳利也。")是理解"老鈍"中"鈍"字含義的基礎。後世字典多據此引申。
- 古籍文獻用例:權威性也體現在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的實際使用上。例如:
- 杜甫詩:"老鈍羞多病。"(形容自身衰老遲鈍)
- 蘇轼文:"筆硯荒廢,書寫老鈍。"(形容書寫能力因疏于練習而變得笨拙遲鈍)
“老鈍”一詞的核心在于“陳舊衰敗”與“遲鈍不敏”的結合。它既可以具體形容器物(如刀劍)因年久失修而失去鋒芒,也可以抽象形容人的思維、反應因衰老或其他原因變得遲緩,或者形容身體機能變得衰弱笨拙。其語義重心在于因“老”(時間因素)而導緻的“鈍”(功能或狀态的下滑)。在理解和運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的是器物、思維還是身體方面的衰退遲鈍。
網絡擴展解釋
“老鈍”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為年老遲鈍,多用于形容人因年齡增長而思維或行動變得遲緩。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由“老”(年紀大)和“鈍”(遲鈍)組合而成,字面指年齡大導緻反應或頭腦不夠靈活。例如陸遊詩句中“老鈍耐譏嘲”即表達安于年老遲鈍、坦然面對他人嘲笑的态度。
2.文獻用例
- 宋代陸遊《雨後複小雪》詩:“賤貧安淡薄,老鈍耐譏嘲。” ——通過自嘲展現豁達心境。
- 清代曾國藩《複劉霞仙中丞書》:“老鈍無聞,用為深恥。” ——以謙辭表達對自己年邁無成的感慨。
3.使用場景
- 描述老年人因生理衰退導緻的思維、行動遲緩。
- 古代文人常用作自謙之辭,如曾國藩的用法。
4.近義詞與關聯詞
注意事項
現代語境中,“老鈍”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古典文學作品或曆史文本中,日常交流時需注意語境以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報童變産侪偶常春木塵甑春國打呵欠二王廟惡衣薄食分毫不爽告引咯咂關塞龜帒歸宗後備軍後肢挾策降落傘檢簡忌畏蠲去看街樓礦屯曠葉頍纓檑木兩宋六蓺面軟冥分溟漠明曜弄清盤飧切厲挈提奇矯傾跌秋蘭璆磬器宇不凡山妪生稼生什盛世伸直石壑說道説分上死生榮辱送窮鬼啼糚團委脫度外侮遐壤下士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