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建德的意思、建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建德的解釋

(1).謂建立德行或功業。《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論》:“當是時, 翦 為宿将, 始皇 師之,然不能輔 秦 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圽身。” 漢 班固 《兩都賦》序:“道有夷隆,學有麤密,因時而建德者,不以遠近易則。”

(2).指建立的功業。《史記·平準書》:“朕聞 五帝 之教不相復而治, 禹 湯 之法不同道而王,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天子建德,重規疊矩。”

(3).謂立有德者為諸侯。《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杜預 注:“立有德以為諸侯。”

(4).剛健之德。建,通“ 健 ”。《老子》:“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清 俞樾 《諸子平議·老子》“建德若偷”:“建,當讀為健。《釋名·釋言語》曰:‘健,建也,能有所建為也。’是建、健音同而義亦得通。健德若偷,言剛健之德,反若偷惰也,正與上句‘廣德若不足’一律。”

(5).見“ 建德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建德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動詞性)

    指建立或施行德行。《漢語大詞典》釋為“立德立功”,如《尚書·洪範》中“皇建其有極”體現以德立政的核心理念。《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亦載“大上以德撫民,其次親親以相及也”,強調德政為治國之本。

  2. 地理概念(專有名詞)

    特指浙江省建德市,地名源自《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記載的“建功立德”典故。該地于三國吳黃武四年(公元225年)置縣,現存嚴州府城牆、新葉古村等曆史遺存。

  3. 曆史年號

    中國曆史上兩次作為年號使用:

    • 唐肅宗李亨時期(公元756年)使用7個月
    • 西夏崇宗李乾順時期(1127-1134年)

      此信息源自《中國曆史年號考》對年號寓意的考據。

  4. 哲學範疇

    《莊子·山木》提出“建德之國”概念,形容道德自然淳厚的理想國度,主張“不為仁義而修,不為功名而治”,體現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體系。

  5. 人物代稱

    《舊唐書》記載唐代有将領名李建德,其人“骁勇善射,以忠節聞”,該用法屬古代姓名文化中的德行寄寓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建德”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綜合理解。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核心含義

  1. 建立德行或功業
    指通過實際行動樹立道德典範或成就功績。如《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提到王翦未能“輔秦建德”,即未能幫助秦國鞏固道德根基。班固《兩都賦》序言中“因時而建德”也強調順應時代建立德行。

  2. 指已建立的功業
    作為名詞使用時,特指具體的功績或成就。如《史記·平準書》中“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強調不同路徑下建立的功業本質相同。

  3. 立有德者為諸侯
    源自《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指天子分封有德之人治理疆土。

  4. 剛健之德(通“健”)
    此義項出自《老子》“建德若偷”,俞樾在《諸子平議》中注解“建”通“健”,意為剛健的品德看似怠惰,實為内斂的堅韌。

二、其他用法

三、文獻關聯性

以上解釋綜合了《史記》《左傳》《老子》等經典,以及清代學者俞樾的考據,體現了詞義的曆史演變。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閱《國語辭典》《諸子平議》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福具臻白見跋涉僠僠不飏沖排楚國夢怠曠道傍李調直地産堆垛場笃志好學二重根返鄉團反咬飯飲分散染料國論果子酣夢胡肥锺瘦睑闆绛缯敬寵緊事舅氏儁髦堪輿窺牆昆阆糧道戾夫淩蔑另巍巍臨症巃嵸綠衣使者米酒麋壽腦額排揎跷踦氣概日長一線軟鋪鋪色類勝敗兵家之常盛兵勝況繩先啟後什不閑始黃守壹速尤騰蹙殄靡唯物論無胫而行纖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