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胡蘆笙的意思、胡蘆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胡蘆笙的解釋

即葫蘆笙。吹管樂器。曆史悠久,1957年 雲南省 江川縣 李家山 和 晉甯縣 石寨山 古墓群都曾出土銅胡蘆笙,據測定屬 春秋 晚期和 戰國 初期遺物。《文獻通考·樂十一》:“ 唐 九部夷樂有胡蘆笙。 宋 朝 至道 初,西南蕃諸蠻入貢,吹瓢笙,豈胡蘆笙耶?”按,今 彜 、 拉祜 、 哈尼 、 佤 、 納西 、 傈僳 、 怒 、 普米 、 苗 、 苦聰 等族都有這種樂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胡蘆笙(又稱葫蘆笙)是一種曆史悠久的吹管樂器,其名稱來源于以葫蘆為共鳴體的結構特點。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結構
    胡蘆笙屬于簧管樂器,以葫蘆為笙鬥(共鳴箱),插有竹制或銅制笙管,通過吹奏和手指按孔發聲。其音色柔和,常用于民間歌舞伴奏。

  2. 曆史與考古證據
    根據考古發現,1957年雲南省江川縣李家山和晉甯縣石寨山古墓群出土了銅制胡蘆笙,經測定為春秋晚期至戰國初期(約公元前5世紀)的遺物。這證實其曆史至少可追溯至2500年前。

  3. 文獻記載與演變

    • 唐代《文獻通考》記載胡蘆笙為“九部夷樂”之一。
    • 宋代《宋史》提到西南少數民族進貢時演奏“瓢笙”,可能為胡蘆笙的别稱。
    • 明清時期逐漸發展為多管形制,現代常見13至19管。
  4. 民族傳承與現代使用
    至今仍流行于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如彜族、拉祜族、哈尼族、佤族等,用于節日、祭祀和婚喪儀式。不同民族的形制略有差異,例如彜族胡蘆笙可長達2米,低音渾厚。

補充說明:胡蘆笙與漢族傳統笙的主要區别在于材質(葫蘆共鳴)和地域文化屬性,其制作技藝已被列入部分省份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若需更完整的考古或音樂學細節,可參考雲南省博物館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胡蘆笙

胡蘆笙,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某些事物或人的外形或特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胡蘆笙的主要部首是“艹”和“竹”,總共包含了9個筆畫。

來源

胡蘆笙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樂器“胡笳”。胡笳是古代漢族的一種樂器,形狀像蘆葦,能發出悠揚的音樂。

繁體

繁體字中,胡蘆笙的寫法為「胡蘆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胡蘆笙的形态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寫法可參考古籍《說文解字》等。

例句

1. 他的頭發烏黑油亮,乍一看像一把胡蘆笙。

2. 這支筆的筆杆細長,宛如胡蘆笙般的曲線。

組詞

胡塗、蘆葦、笙箫、胡亂。

近義詞

胡亂、草率、馬虎、漫不經心。

反義詞

認真、仔細、細緻、慎重。

以上就是關于《胡蘆笙》的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