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饋賜的意思、饋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饋賜的解釋

賜與。餽,通“ 饋 ”。 漢 賈誼 《新書·淮難》:“皇太後之餽賜,逆拒而不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饋賜”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以財物、物品相贈的行為,尤指尊長者對下位者的賞賜。以下從詞典學角度分層次解析:

  1. 單字語源考據

    • “饋”本義為進食,《說文解字·食部》釋為“饋,饷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凡饋遺之物用此字”,後特指以食物相贈,如《論語·鄉黨》載“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 “賜”在《玉篇·貝部》中解作“賜,予也”,《禮記·少儀》鄭玄注強調“賜謂君賜”,凸顯尊卑等級差異,如《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有“(晉文公)受策以出,出入三觐,賜予無算”。
  2. 複合詞義項解析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饋賜”包含雙重特征:

    • 物質屬性:特指具體物品的贈予,區别于言語褒獎或榮譽授予;
    • 禮儀規範:常見于古代禮制體系,如《周禮·天官·膳夫》載“凡王之饋,食用六谷”,注疏指明此類行為需遵循“尊上惠下”的禮法原則。
  3. 古今用法流變

    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列詞條,但在文獻研究中仍作為曆史語彙存在。當代語料庫顯示其多用于仿古語境或特定學術論述,例如史學著作中描述“明代藩王接受朝廷饋賜的田産規模”。

  4. 經典用例舉證

    • 《禮記·檀弓下》:“季孫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與子貢吊焉,阍人為君在,弗内也。曾子與子貢入于其廄而修容焉,子貢先入,阍人曰:‘鄉者已告矣。’曾子後入,阍人辟之。涉内霤,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君子言之曰:‘盡飾之道,斯其行者遠矣。’”鄭玄注:“言雖饋賜之微,猶必盡禮。”
    • 王維《送李睢陽》詩:“天子當殿俨衣裳,大官尚食陳羽觞。彤庭散绶垂鳴珰,黃紙诏書出東廂,輕纨疊绮爛生光。”此間“彤庭散绶”即暗含饋賜儀制。

網絡擴展解釋

“饋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給予他人禮物或財物,通常帶有慷慨、善意的性質。該詞由“饋”和“賜”組成:“饋”表示贈送、饋送,“賜”則強調授予或恩惠,多用于地位較高者對下級的贈予行為。

  2. 構成與詞源

    • “饋”本義為運輸糧食,後引申為贈送;“賜”原指上位者的賞賜,如君王對臣民。
    • 二者結合後,“饋賜”既包含平等饋贈,也隱含一定程度的恩賜意味。
  3. 使用場景

    • 古代:常見于描述君王、貴族對臣屬的賞賜,如漢代賈誼《新書·淮難》中“皇太後之餽賜,逆拒而不受”。
    • 現代:多用于表達友好贈予,如禮節性送禮或慈善行為,但使用頻率較“饋贈”更低。
  4. 與“饋贈”的區别
    “饋贈”更強調平等互惠的贈送,而“饋賜”隱含地位差異或單向施予。

示例:公司向災區饋賜物資,傳遞社會關懷。(現代用法)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古漢語用例,可參考《新書·淮難》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泉缽略不解之緣草菅長基常禁常尊攙拽愁咨春歸春夜喜雨大女盜賊公行燈夕雕绮懂事斷織勸學芳烈泛利泛秩風蓋鋒協咈咈各白寡信輕諾歸思鼓書黑乎乎奸商矜存進脯謹詳急需可殺圹野理功離剌籬牢犬不入齡齒鹿布陸賈、郦生螺殼錢賣倒每況愈下密指嗆喀侵殘取意冗煩色聽生頭死壟審閱聳恿跳欄透額羅土窖韋柳猬鼠詳窺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