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來速往。後以指往來頻繁。報,通“ 赴 ”。語出《禮記·少儀》:“毋拔來,毋報往。” 鄭玄 注:“報,讀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纖》:“少頃,以足牀來,置地上,促客坐;又入,攜一短足幾至。拔來報往,蹀躞甚勞。”
“拔來報往”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á lái fù wǎng(“報”通“赴”,讀作fù),形容頻繁地奔來奔去,往來迅速且次數多。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拔來報往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來回傳遞消息或物品。拆分部首和筆畫是“扌(手)”,表示與手相關的行為,以及“報”,表示傳遞、交流。拔來報往共有9畫。
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傳遞消息或物品的方式。在古代,信息無法通過現代的通信工具傳遞,人們常常通過人力來傳遞消息。比如,一封信從發送者手中拿到郵局,再由郵局投遞員拿到收件人手中,這個過程中便有了拔來報往。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頻繁往來、交流的情況。
在繁體字中,拔來報往的書寫略有不同。拔字的“扌”部分變為“把”,報字的“報”部分則保持不變。整體寫法為“把來報往”。盡管繁體字的書寫方式不同,但是其意義和用法與簡體字完全一緻。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拔來報往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是“拔來報往”,其中“來”的寫法為“來”,“報”的寫法為“報”,整體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沒有太大差别。
以下是一些使用拔來報往的例句:
1. 他們倆之間的消息總是拔來報往,真是金口玉言。
2. 這兩個村莊之間有一條經常有人往來的小路,是他們拔來報往的紐帶。
3. 他們家住在城市中心,到處都是好朋友拔來報往的身影。
拔來報往可以組成其他詞語,比如:
1. 拔河:一種比賽項目,兩隊分别拉住兩端的繩子進行比力。
2. 來回:指往返的動作或行為。
3. 報關:在進出口貿易中,申報交稅和辦理手續。
拔來報往的近義詞包括傳言、傳遞、往返等,反義詞則可以是不動、封閉、隔離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