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大免罪。《史记·五宗世家》:“ 景帝 少子,骄怠多淫,数犯禁,上常宽释之。”《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 鄩 曰:‘降将未受 梁王 宽释之命,安敢乘马衣裘乎!’乃素服乘驴至 大梁 。”《东周列国志》第四二回:“ 叔武 得 晋侯 宽释之信,急发车骑如 陈 ,往迎 卫侯 。”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夏完淳》:“经略 洪承畴 欲宽释之,谬曰:‘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
“宽释”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两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指宽大处理或免除罪责,多用于司法或政治场景。例如:
指缓解压力、宽慰情绪,常见于文学表达。例如:
该词属于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宽释(kuān shì)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对某个问题或概念进行广泛和全面的解释、阐述和释义。
宽释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和讠(yán),宀表示“宀字头部”,讠表示“讠字旁部”。宽释共有9个笔画。
宽释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尔雅》,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繁体字为寬釋。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宽释在古代的写法为“寽釋”。
这本字典是对这个专业名词的宽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宽容、宽大、宽阔
详释、广释、全面解释
狭隘、狭义、简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