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訪德的意思、訪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訪德的解釋

仿效學習前人的德政。訪,通“ 仿 ”。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相國拜齊王表》:“臣訪德語勤,未洎 伊 稷 之能;藉靈懷寵,以濫 周 邵 之秩。” 唐 歐陽詹 《泉州六曹新都堂記》:“皆外莊内融,懷材抱忠,無回邪以莅下,有謇諤以承上,當時之彥也。請列於記左,庶後之君子,覩名訪德,知夫是日,當有人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訪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尋訪有德行的人或探求道德。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1. 訪:

    本義為咨詢、探問(《說文解字》:"泛謀曰訪"),引申為尋求、探尋。

  2. 德:

    指道德、品行(《說文解字》:"德,升也",段玉裁注:"升當作登……登讀言得,得來之者"),後泛指高尚的操守與人格。

二、合成詞釋義

"訪德"為動賓結構,直譯為探訪德行,具體包含兩層含義:

  1. 尋訪有德之士:

    指主動拜訪、求教道德高尚之人。如《詩經·大雅》中"周王于邁,六師及之"鄭玄箋:"咨謀于賢德",體現訪賢求德之意。

  2. 追求道德修養:

    強調通過探求與實踐提升自身品德,如《周禮·地官》"以鄉三物教萬民,一曰六德"中蘊含的道德追尋理念。

三、權威辭書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釋例:

訪德:探求德行;尋訪有德之人。

例證引《文選·顔延之〈皇太子釋奠會作詩〉》:"訪德宣猷,升堂觀奧",指太子求學時追尋聖賢之道。

四、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儒家"見賢思齊"思想,如《論語·裡仁》"德不孤,必有鄰",反映古代對道德典範的尊崇與效仿傳統。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訪德”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文獻來源:

一、基本含義與用法

  1. 探問道德品質
    指通過探問他人的言行舉止,了解其道德品質和真實意圖。源自《說文解字》,其中“訪”為探問,“德”指品德。此含義多用于描述言行出人意料、令人困惑的現象。
    示例:某人行事神秘難測,可稱其“訪德難測”。

  2. 仿效前人德政
    古文中的另一種解釋為“仿效學習前人的德政”。“訪”通“仿”,即效仿;“德”指德政或善行。此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如南朝江淹《為蕭相國拜齊王表》和唐代歐陽詹的《泉州六曹新都堂記》。
    示例:“庶後之君子,覩名訪德”,意為後人看到名字便能效仿前人的德行。


二、現代延伸與争議


三、總結

“訪德”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暗惑案抏悲瘁悲悚裨王瞅睬舛錯大赉當家立業大小阮電視塔堵嘴風雲際會輔币負嶮幹績顧盼生輝何氏三高減筆疆固堅固子賈衒緊不緊酒評魯趙局蹜空鑿兩當衫列傳流猋鹿挺免解銘膚镂骨磨淬扒手潑剌迫辱謙約诮讓綦母青缟曲詞熱呼三三徑山背商監升則詩説漱石枕流踏床太老爺唐舉通信連頹憊外表外爺武經七書香堂西胡吸溜疏剌犀顱玉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