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首的意思、暴首的詳細解釋
暴首的解釋
謂陳列所得敵人首級。《商君書·境内》:“以戰,故暴首三,乃校三日,将軍以不疑緻士大夫勞爵。” 蔣禮鴻 錐指:“謂已戰之後使軍士暴效所斬之首,而上以三日限校覈之。”
詞語分解
- 暴的解釋 暴 à 強大而突然來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 * 。暴力。暴漲。暴發。風暴。暴風驟雨(亦喻聲勢浩大、發展迅猛的群衆運動)。 過分急躁的,容易沖擊的:脾氣暴躁。暴跳如雷。 兇惡殘酷的:兇暴。暴虐。暴君
- 首的解釋 首 ǒ 頭,腦袋:首飾。首級。首肯(點頭表示同意)。 領導的人,帶頭的:首領。元首。首腦。首相(刵 )。 第一,最高:首都(?)。首府。 最先,最早:首次。首屆。首創。首日封。首義(首先起義)。 出頭
網絡擴展解釋
“暴首”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其核心含義為戰後陳列所獲敵人首級以核驗戰功。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拼音為bào shǒu,指在戰争結束後,士兵将斬殺敵人的首級公開展示,以便統計戰果。這一行為常見于古代軍事制度中,用于核實軍功并論功行賞。
-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商君書·境内》:“以戰,故暴首三,乃校三日,将軍以不疑緻士大夫勞爵。” 蔣禮鴻在《錐指》中注解:“謂已戰之後使軍士暴效所斬之首,而上以三日限校覈之。” 說明當時需通過三日校核确認首級真實性,防止虛報戰功。
-
軍事制度用途
古代戰争中,首級是軍功的重要憑證。通過“暴首”可明确士兵貢獻,進而分配“勞爵”(軍功爵位),體現秦朝“軍功授爵”制度的嚴格性。
-
其他引用
後世文獻(如地方志)中偶見該詞用于描述軍事行動,例如苗族反清首領張秀眉屯兵時保留的“點将台”等遺址,但此用法屬引申義,非原典含義。
該詞反映了古代戰争中對軍功的量化管理方式,需結合《商君書》等法家典籍理解其制度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暴首(bào shǒu)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脫離控制的頭領或首領。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暴(bào)
- 筆畫:共有16畫
來源:
暴首一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一書中,用來形容一些無法控制的頭領或首領。此後,這個詞逐漸被人們使用,并且在現代漢語中廣泛流傳開來。
繁體:
暴首的繁體字為「暴首」,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暴首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例句:
1. 這個組織的暴首被捕後,整個團夥逐漸瓦解。
2. 警方正在努力追捕逃跑的暴首。
組詞:
造句(zào jù)、廣告(guǎng gào)、宣傳(xuān chuán)
近義詞:
首領(shǒu lǐng)、頭領(tóu lǐng)、大佬(dà lǎo)
反義詞:
屬下(shǔ xià)、部下(bù xi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