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印的意思、刻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印的解釋

(1) [cut and mimeograph]∶刻寫和油印

刻印宣傳品

(2) [have (wrinkles)]∶有[皺紋]

臉上刻印着幾道深深的皺紋

(3) [engrave on one's mind]∶牢記

他的話深深刻印在人們的心頭

(4) [engrave a seal]∶雕刻印章

詳細解釋

(1).雕刻印章。《史記·留侯世家》:“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晉書·職官志》:“二曰印曹,掌刻印。”

(2).雕版印刷。 魯迅 《書信集·緻鄭振铎》:“ 陳師曾 、 齊白石 所作諸箋,其刻印法已在 日本 木刻專家之上。” 趙誠 《中國古代韻書》第六章第一節:“《中原音韻》是 元 周德清 根據當時戲劇家如 關漢卿 、 馬緻遠 等人的戲曲作品的用韻字編輯而成……到了 元 元統 元年(公元1333),才加以修改,寫成定本,并正式刻印出來。”

(3).比喻印象極深,不易磨滅。 郭沫若 《芍藥及其他·竹陰讀畫》:“當天的情形是還活鮮鮮地刻印在我的腦子裡面的。” 巴金 《家》十四:“過去的事好像已經刻印在心上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刻印”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1. 基礎義項:雕刻與印刷技術

    • 雕刻印章:指用刀具在器物(如玉石、金屬)上雕刻文字或圖案,是傳統篆刻藝術的體現。古時亦稱“刻印”為篆刻(見)。
    • 雕版印刷:古代印刷術的一種形式,通過雕刻木質或金屬版來印制書籍,如元代《中原音韻》的正式刻印(見、5)。
  2. 比喻義:深刻印象

    • 形容記憶或情感難以磨滅,如郭沫若描述某場景“活鮮鮮地刻印在腦子裡”(見),或巴金小說中“刻印在心”的情感表達(見)。
  3. 擴展用法

    • 現代可指代油印技術,如刻印宣傳品(見);也可描述皺紋等自然痕迹,如“臉上刻印着皺紋”(見、6)。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藝術術語及文學用例。若需查看完整例句或古籍引證,可參考、4、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刻印

刻印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刀”、“口”和“卩”三個部首組成。部首“刀”代表刻字的工具;部首“口”表示聲音;部首“卩”代表印章。組合一起,刻印的意思是使用刀刻字或刻圖案,并借助聲音來确認和驗證。古代常用的一種刻印工具是印章,可以刻上姓名或圖案,用以證明身份或文件的真實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刻印的部首分别是“刀”、“口”和“卩”。部首“刀”有兩劃,表示刻字的工具;部首“口”有一劃,代表聲音;部首“卩”有三劃,表示印章。刻印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刻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泉水》:“泉水洋洋,古人刻印。”繁體字“刻印”的寫法為「刻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刻印”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的寫法是“刻印”旁邊有一個“刂”字,表示刀具,下面是一個“囗”字,表示聲音。在漢字演變過程中,逐漸簡化為現在的形式。

例句

1. 他使用刻印技術制作了一枚精美的印章。

2. 這份文件上的刻印證明了它的真實性。

3. 刻印字體清晰,寓意深刻。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刻闆印刷、刻字刀、刻章石。

近義詞:雕刻、印記、印證。

反義詞:擦去、抹去、删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