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憲的意思、大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憲的解釋

[superior;boss] 舊時府吏對上司的稱呼

聯啟禀赴各大憲。——《廣州軍務記》

詳細解釋

清 代地方官員對總督或巡撫的稱謂。 清 沉複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隔岸名‘近山林’,為大憲行臺宴集之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更兼動了公事,申請大憲,和那婆娘奏請旌表,乞恩準其建坊。”《廿載繁華夢》第三六回:“現在大憲奏準查辦,你們想已知道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憲”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性稱謂,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清代地方官員對總督或巡撫的尊稱
    在清代官場中,“大憲”特指地方官員對總督、巡撫等省級最高行政長官的敬稱。例如《浮生六記》提到“大憲行台宴集之地”,即指總督或巡撫的辦公場所。

  2. 泛指上司或高級官員
    清末民初的文獻(如《廣州軍務記》)中,“大憲”也用于下級官吏對上級官員的統稱,例如“聯啟禀赴各大憲”即指向多位上司彙報事務。


二、延伸用法


三、與現代詞彙的區分

需注意“大憲”與西方“大憲章”(如英國《大憲章》)無直接關聯,後者是法律術語,而“大憲”僅用于中國曆史語境中的官職稱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浮生六記》《廣州軍務記》等清代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憲(dà xiàn)是一個漢字詞語。該詞由“大”和“憲”兩個字組成。 “大”又稱為“太”,是一個形聲字,意為大、廣闊。它的拆分部首是“大”,筆畫數為三畫。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保持不變。 “憲”又稱為“憲”,是一個形聲字,意為法度、章程。它的拆分部首是“宀”,筆畫數為宀(3畫)加示(5畫),共8畫。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憲”。 “大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獻中。它是根據憲法的意思衍生而來,用來指代國家的最高法律文件。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對于“大”字,古時候的寫法較為複雜,由幾個不同的寫法組成。而對于“憲”字,其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 以下是“大憲”這個詞的一個例句:我們應該尊重大憲,遵守法律。 與“大憲”相關的組詞包括國憲、憲章等。 與“大憲”近義的詞語有憲法、法規等。 與“大憲”反義的詞語可視情況而定,如違憲、廢憲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