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廉正直。《國語·晉語八》:“夫 陽子 行廉直於 晉國 ,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稱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天聖四年》:“大小職官,有貪暴殘民者立罷,終身不録。其不能廉直,雖處重任,亦代之。” 清 王先謙 《彭秋士息庵翁傳》:“﹝ 息庵 ﹞為人廉直,非禮法不行不語。”
(2).廉價。 宋 何薳 《春渚紀聞·貢父馬谑》:“我初幸館閣之除,不謂俸入不給桂玉之用,因就廉直,取此馬以代步。”
“廉直”是漢語中由“廉”與“直”組成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廉潔與正直的雙重品質。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該詞最早見于《史記·循吏列傳》:“堅直廉正,無所阿避”,形容人品行端方、不貪不枉。
從詞源結構看,“廉”本義為堂屋側邊,引申為棱角分明、不苟取,如《說文解字》釋“廉,仄也”;“直”則象形于目測直線,甲骨文中已含公正無偏之義。二者結合形成“處事方正、持身清白”的複合概念,在《漢書·文帝紀》中發展為官員考核标準:“廉直者進,貪酷者退”。
古籍中典型用例可見《韓非子·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猶上高陵之巅堕峻溪之下而求生”,此處通過對比凸顯廉直作為道德底線的意義。現代漢語中,該詞常見于廉政建設領域,如《新華詞典》将其定義為“清正廉潔、剛直不阿的品格”,多用于描述公職人員的職業操守。
“廉直”是一個漢語成語,由“廉”(廉潔)和“直”(正直)組合而成,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清廉無私且行為正直。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等文獻來源。
牓子變數器冰廳塵躅遲久愁人初政達達電往東坦封二奉複風景區負穢浮索剛棱關城聒氣海隝憾惜含熏黑曆橫七竪八荒邨甲煎椒殿靳色究歸九兩卷土重來康日客廬困睡括借爛飲廪廪蔺生離志冒恩夢蘭面奉缾儲平逵起跳秋玉山頹市門稅收封順幸死告活央蘇武傳體詞鐵礬土脫籍宛欵違限渦輪機下坂丸銷懦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