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騃的意思、頑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騃的解釋

愚鈍呆滞。 漢 鄒陽 《酒賦》:“清者為酒,濁者為醴;清者聖明,濁者頑騃。”《宋書·長沙景王道憐傳》:“ 遐 人才甚凡,自諱名,常對賓客曰:‘ 孝武 無道,枉我殺母。’其頑騃若此。”《北史·李元護傳》:“ 會 頑騃好酒,其妻 南陽 太守 清河 房伯玉 女也,甚有姿色, 會 不答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頑騃”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合成詞,由“頑”和“騃”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

  1. “頑”指愚鈍、固執,如《廣韻》注“頑,愚也”;
  2. “騃”通“呆”,表癡傻、不靈敏,《說文解字》釋為“馬行仡仡也”,後引申為愚笨貌。

    兩者結合後,“頑騃”形容人既愚笨又固執的狀态,例如《南史·謝靈運傳》中“為人頑騃,不達機變”即用此意。

詞性考證: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http://www.hydcd.com
  2. 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網絡擴展解釋

“頑騃”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讀音為wán ái,其核心含義為愚鈍呆滞,多用于形容人的反應遲鈍或智力不足。具體解析如下:

1.基本釋義

2.引證與用法

3.綜合解析

該詞屬于古漢語範疇,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構詞上,“頑”有頑固、愚笨之意,“騃”通“呆”,組合後語義疊加,強化了“愚鈍不敏”的貶義色彩。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漢語生僻詞,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注釋類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半半天保佑背公向私痹濕補假不窮財業差疊城郊宸階鋤荒詞客膽欲大而心欲小倒嗓道揚豆豬獨倡敦密敦釋防制非心搆合光火盜涵衍洪遠換茬蕙棠惑撓剪刀差間隔兢兢乾乾看喬樂邦擂捶靈竺力田留停落淚蟒緞南床納頭破道遷貶千一起開青茭青年人稔熟山民紹承少雛石頭魚睡神梃棒橦華瓦盤洿塗缃帖枵骨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