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館閣讨論。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下·豔雪山房稿》:“ 小湘公子 名 文焞 ,内府正黃旗人,以玉牒館議叙得知縣,未補缺。”
“館議”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較為生僻的古代用法,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錢泳的筆記《履園叢話》,記載了官員文焞因參與“玉牒館(編修皇家族譜的機構)”的讨論(即“館議”),而獲得知縣職位但未補缺的情況()。
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需在閱讀古籍或研究曆史職官制度時注意其專指性。例如:“玉牒館議叙”指通過館閣評議獲得官職升遷資格。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履園叢話》等清代史料原文。
館議(guǎn y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館(1畫)和議(15畫)。館的拆分部首為⼤和丨,議的拆分部首為言。合起來館議表示在館内進行讨論與商議。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館的寫法為⼤字底部加上“屯”,表示一種用于舉辦重要議事的建築。議的寫法為言字底部加上兩個手形狀的圖形,表示人們之間互相傾聽和商議。因此,館議的含義與議事的場所有關。
在繁體中,館議的寫法為館議。
以下是一些含有館議的例句:
1. 同學們在圖書館進行了一次熱烈的館議,讨論了如何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2. 會議室裡進行的館議,讓大家就各種重要決策進行了深入的讨論。
館議這個詞語的一些相關詞彙:
組詞:館内、閉館、法館、議場、聽講
近義詞:讨論、商議、會商
反義詞:閉門思過、獨斷專行、一意孤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