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敵的意思、均敵的詳細解釋
均敵的解釋
猶對等。《清史稿·禮志十》:“ 嘉慶 中, 英 使來朝,已不行三跪九叩禮。厥後成約,儼然均敵,未便以屬禮相繩。”
詞語分解
- 均的解釋 均 ū 平,勻,引申為調和:均衡。勢均力敵。平均。 皆,都,老少均安。 中國漢代計量單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 古同“韻”,和諧的聲音。 〔均鐘〕古代樂器。 古同“鈞”,造瓦器的轉輪。 筆畫數:;
- 敵的解釋 敵 (敵) í 有利害沖突不能相容的:敵人。敵方。敵寇。 指敵人:敵後。敵情。敵酋。敵特。輕敵。克敵制勝。 抵擋:寡不敵衆。 相當:勢均力敵。匹敵。敵手(能力相等的對手)。 仇視:敵意。“諸侯敵王所忾
網絡擴展解釋
“均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對等”,指在處理敵對關系或競争關系時保持平等、公正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強調雙方在地位、力量或待遇上的平等性,尤其在敵對或競争情境中保持平衡。
- 詞源:由“均”(平等、均衡)和“敵”(敵對、對手)組成,字面可理解為“均衡的敵對關系”。
2.曆史用例
- 在《清史稿·禮志十》中記載,清朝嘉慶年間,英國使節訪華時不再行傳統“三跪九叩”禮,後續條約籤訂時雙方被視為“均敵”,即地位對等,清朝無法再以屬國禮儀要求對方。
3.使用場景
- 外交關系:描述國與國之間平等的外交姿态(如上述清朝與英國案例)。
- 競争領域:適用于商業、體育等場景,指雙方實力相當、公平競争。
- 日常語境:引申為處理矛盾時保持公正,不偏頗。
4.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勢均力敵、旗鼓相當。
- 區别:“均敵”更側重态度或地位的對等,而“勢均力敵”強調力量或實力的均衡。
5.現代延伸
- 部分用例中(如),“均敵”被用于描述“未能抗衡”的語境(如“均敵不過寒冷天氣”),但此用法非常規,可能是特定語境下的引申。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清史稿》相關記載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均敵》的意思
《均敵》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平等地對待敵人,不偏袒任何一方,使雙方在力量、地位等方面保持平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均敵》的拆分部首為“土”和“攵”,筆畫總數為12。
來源
《均敵》的出處可追溯到《禮記·檀弓上》:“喻将在賓,敵在位,揖将以進,撫背以去,可以均敵。”意思是指主人在賓客面前表現得平等,不偏袒任何一方,以平衡雙方的敵意。
繁體
《均敵》的繁體字為《均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的《均敵》寫作《均敵人》。
例句
他在處理糾紛時總是能夠很好地均敵,使雙方都感到公平。
組詞
組詞的一些例子包括:均衡、均等、均勢。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抗衡、平衡、對等。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偏袒、偏向、偏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