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卷耳的意思、卷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卷耳的解釋

(1).菊科植物,又稱“蒼耳”或“枲耳”。《詩·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毛 傳:“卷耳,苓耳也。” 朱熹 集傳:“卷耳,枲耳。葉如鼠耳,叢生如盤。”

(2).石竹科植物。多年簇生草本,根狀莖細長,莖基部匍匐,上部直立,綠色并常帶淡紫紅色。花白色,種子腎形略扁,褐色。生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分布于我國 東北 、 華北 及 歐 亞 溫帶其他地區。

(3).《詩·周南》篇名。《詩序》說此詩是寫後妃“輔助君子”,“知臣下之勤勞,内有進賢之志,而外無險詖私謁之心”。 朱熹 則謂“後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 宋 秦觀 《代中書舍人謝上表》:“雖節儉正直,在位若《羔羊》之時;而思念憂勤,進賢如《卷耳》之際。” 明 謝谠 《四喜記·翠閣耽思》:“深情免使傍人議,嗟我懷人天際,專一須看《卷耳》書。” 清 王鳴盛 《蛾術編·詩序》:“﹝詩﹞有託為其人之言寓意者,《卷耳》、《江有汜》、《采緑》之類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卷耳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詞彙,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植物學定義 卷耳最早見于《詩經·周南·卷耳》,指菊科蒼耳屬草本植物,學名Xanthium sibiricum。該植物葉片呈三角狀卵形,果實具鈎刺,常附于動物皮毛傳播。《中國植物志》記載其廣泛分布于東亞溫帶地區,是典型的田間雜草。

二、中藥學應用 在《中華本草》體系中,卷耳(蒼耳)全草及種子可入藥,性味苦辛、微寒,具有祛風散熱、解毒殺蟲功效。其幹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稱"蒼耳子",被收錄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三、文學意象發展 作為中國最早的詩歌意象之一,《毛詩正義》注疏指出《詩經》中的卷耳既是起興之物,又隱喻着"采摘艱難"的情感投射。後世文人如朱熹在《詩集傳》中延續此解,使之成為懷人主題的經典符號。

四、方言稱謂考據 據《漢語方言大詞典》記錄,在閩南語、客家話等方言區,"卷耳"仍作為蒼耳的俗稱存在,部分地區保留着用其嫩葉制作青團的飲食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卷耳”一詞可從植物學、文學及藥用角度綜合解釋如下:


一、植物學特征

卷耳是石竹科卷耳屬草本植物,常見種類包括多年生疏叢草本(如Cerastium arvense subsp. strictum)和一年生草本(如粘毛卷耳、球序卷耳)。其形态特征包括:


二、藥用價值

卷耳全草可入藥,性涼味淡,主要功效包括:

  1. 清熱平肝:緩解肝火旺盛引起的頭痛、頭暈,輔助治療高血壓。
  2. 解毒療瘡:外用可改善熱毒瘡瘍、乳腺炎等。
  3. 利濕止瀉:内服調理濕熱洩瀉、腸風下血。

三、文學意象

《詩經·周南·卷耳》以“采采卷耳”起興,通過采摘卷耳的場景,表達女子對遠行丈夫的思念。詩中“卷耳”象征日常勞作,反襯出因懷人而心不在焉的情感,形成虛實交織的抒情結構。


四、别名與文化


“卷耳”既是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也是古典文學中的經典意象,兼具自然與人文雙重内涵。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分類或詩文賞析,可查閱植物圖鑒或《詩經》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寶钿辯正比較文學彩豔草底豺聲場籍長毛絨搊彈詞戳背脊聰明智慧玳瑁倒熟大球搭識典要多羅葉耳力浮觞負下蛤子供鮮黃登登穢混活變蛱蝶圖郊竟九軌俊才愧惶兩閘貍首利他六院庬洪目動言肆囊書奴官披謝鋪家乾馬起床青眉青鴛曲阿時策事過情遷手本厮熟搜乘縮脖子謄畫剔挑團紅慱約土籠頑鐵賢劫小便池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