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廣大。《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湛恩庬洪,易豐也。” 顔師古 注:“庬、洪,皆大也。”
“庬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信息綜合解釋:
庬洪(拼音:máng hóng)意為廣大。其中,“庬”與“洪”均為“大”的意思,組合後表示程度更深的宏大、廣闊,常用于形容恩澤、福澤等抽象事物的廣博。
典籍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湛恩庬洪,易豐也。” 顔師古注:“庬、洪,皆大也。”
此句意為“深厚的恩澤宏大廣博,容易使萬物豐盛”,形容帝王恩德的浩大。
文學延伸
後世文學作品(如道教文獻)中,也用于表達祈福時“降下廣大福澤”的願望,例如前蜀杜光庭《衆修南鬥醮詞》中“降厖洪之福”(注:“厖”為“庬”的異體字)。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漢書》相關注釋。
庬洪是一個漢字詞,其含義是頻繁、連續地發生或出現。
庬洪的部首是廣(床字底下的部分),床的原始形狀為兩個平行的橫線。庬洪共有15畫。
庬洪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本紀》中,當時用作形容關中地區水患頻繁、連續的現象。
庬洪的繁體字為龐洪。
據古代字典記載,庬洪的古時寫法為“庚洪”,庚字由廣部與更部組合。
最近幾天,這個地區遭受了一連串的洪災,真可謂庬洪不斷。
庬洪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庬洪不已、庬洪不斷等。
庬洪的近義詞有頻繁、連續、不斷等。
庬洪的反義詞可以是稀有、稀疏、間斷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