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awksbill turtle]∶熱帶和亞6*熱帶海洋裡的一種食肉性海龜,殼長很少超過二尺,具黃色斑紋的褐色大型角質闆呈覆瓦狀排列,是貿易上的優良龜甲
玳瑁筵,亦稱玳筵,指精美的筵席
(2) [carey]∶從玳瑁龜殼上取得的玳瑁片
足下蹑絲履,頭上玳瑁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亦作“瑇瑁”。1.爬行動物,形似龜。甲殼黃褐色,有黑斑和光澤,可做裝飾品。甲片可入藥。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其中則有神龜蛟鼉,瑇瑁鼈黿。” 唐 李白 《去婦詞》:“常嫌玳瑁孤,猶羨鴛鴦偶。”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一·玳瑁》﹝集解﹞引 宋 範成大 《虞衡志》:“玳瑁生海洋深處,狀如龜黿,而殼稍長。背有甲十二片,黑白斑文,相錯而成。”
(2).指玳瑁的甲殼。亦指用其甲殼制成的裝飾品。《漢書·東方朔傳》:“宮人簪瑇瑁,垂珠璣。” 南朝 宋 鮑照 《拟行路難》詩之一:“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唐 施肩吾 《代征婦怨》詩:“畫裙多淚鴛鴦溼,雲鬢慵梳玳瑁垂。” 清 陳維崧 《菩薩蠻·贈梁陶侶》詞:“誰愛紫羅囊,書籤玳瑁裝。”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 梅佐賢 ﹞鼻梁上架着一福玳瑁邊框子的散光眼鏡。”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玳瑁漢語 快速查詢。
以下是關于“玳瑁”的詳細解釋:
動物定義:
引申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玳瑁的生物學特征或曆史文獻記載,可查閱《子虛賦》《論語》等古籍,或參考權威動物學資料。
玳瑁(dài mào)是一種海龜的名字。它完整的中文名字是“金線圈玳瑁”,因為其背部有美麗的金黃色線條,所以得名。玳瑁也用來指代由玳瑁龜殼制成的珍貴材料。
根據《康熙字典》,玳瑁的部首是玉(王),總共有13個筆畫。
玳瑁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籍中。據考證,玳瑁這個詞源自梵語“damraka”,意思是一種混合黑色、黃色和綠色的寶石。
玳瑁的繁體字是「玳瑁」,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玳瑁曾有不同的寫法。最早的古文字形是「玳」,意為玉石的美麗。隨後加上了「瑁」,以表示玳瑁龜殼的特點。
1. 我在海洋館看到一隻玳瑁龜,它的背部非常美麗。
2. 他收藏了很多玳瑁制品,非常珍貴。
玳瑁制品、玳瑁龜、玳瑁殼
珍珠龜、水龜
石龜、軟殼龜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