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玳瑁的意思、玳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玳瑁的解釋

(1) [hawksbill turtle]∶熱帶和亞6*熱帶海洋裡的一種食肉性海龜,殼長很少超過二尺,具黃色斑紋的褐色大型角質闆呈覆瓦狀排列,是貿易上的優良龜甲

玳瑁筵,亦稱玳筵,指精美的筵席

(2) [carey]∶從玳瑁龜殼上取得的玳瑁片

足下蹑絲履,頭上玳瑁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詳細解釋

亦作“瑇瑁”。1.爬行動物,形似龜。甲殼黃褐色,有黑斑和光澤,可做裝飾品。甲片可入藥。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其中則有神龜蛟鼉,瑇瑁鼈黿。” 唐 李白 《去婦詞》:“常嫌玳瑁孤,猶羨鴛鴦偶。”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一·玳瑁》﹝集解﹞引 宋 範成大 《虞衡志》:“玳瑁生海洋深處,狀如龜黿,而殼稍長。背有甲十二片,黑白斑文,相錯而成。”

(2).指玳瑁的甲殼。亦指用其甲殼制成的裝飾品。《漢書·東方朔傳》:“宮人簪瑇瑁,垂珠璣。” 南朝 宋 鮑照 《拟行路難》詩之一:“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唐 施肩吾 《代征婦怨》詩:“畫裙多淚鴛鴦溼,雲鬢慵梳玳瑁垂。” 清 陳維崧 《菩薩蠻·贈梁陶侶》詞:“誰愛紫羅囊,書籤玳瑁裝。”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 梅佐賢 ﹞鼻梁上架着一福玳瑁邊框子的散光眼鏡。”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玳瑁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玳瑁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名詞,其核心指代可分為自然生物與人文意象兩部分:

一、生物屬性

玳瑁(學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是海龜科玳瑁屬的爬行動物,體型較小,成年體長約60-90厘米。其背甲呈心形,表面覆蓋琉璃色與棕褐色相間的鱗片,形成獨特斑紋,質地堅硬且有光澤。這一特征使其甲殼自古被加工為工藝品,漢代《說文解字》即載:“瑇瑁,龜類,甲有文,可飾器物。”

二、文化象征

在古代文學中,玳瑁被賦予富貴、吉祥的寓意。例如《樂府詩集·陌上桑》以“耳中明月珠,缃绮為下裙,紫绮為上襦……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頭上玳瑁光”形容人物華美裝飾。唐代詩人李商隱亦在《無題》中借“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玳瑁梁間燕子飛”寄托情思。

三、現代保護意義

由于過度捕撈與栖息地破壞,玳瑁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并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将其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禁止捕獵、買賣玳瑁制品。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中國動物志·爬行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玳瑁”的詳細解釋:

一、讀音與字形


二、基本含義與生物特征

  1. 動物定義:

    • 玳瑁是海龜科的一種,學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别名“十三鱗”“文甲”,因背甲由13塊覆瓦狀鱗片排列得名。
    • 外形特征:甲殼黃褐色帶黑斑,表面光滑;成年體長0.6-1.6米,重9-127公斤;四肢呈槳狀,前肢具2爪。
    • 習性:栖息于熱帶海域,以魚、蝦、軟體動物為食,可消化玻璃。
  2. 引申含義:

    • 指代類似玳瑁甲殼顔色(黃褐色帶斑點)的裝飾材料或物品,如首飾、工藝品。

三、曆史與文化象征


四、現代保護與法規


參考資料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玳瑁的生物學特征或曆史文獻記載,可查閱《子虛賦》《論語》等古籍,或參考權威動物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寶賮飽食鼻龍碧氏腷臆尺疏愁悰楚弄吳吹導行費大喜若狂的乳茶吊梯豆甲餌結方目割付弓調馬服工拙關啓骨粉鬼鬼魆魆估評海藻汗浸浸寒淤耗折覈究華月奸軌教肄戟節進谏金砂就範可意空腸款額連巒利疚琳阙落湯螃蟹馬赫數南梆子牛山下涕竅包驅奴軟笑三公九卿桑主盛寒申宮眚妖蓍簪書典唐人街田方贈徒勞無益文命無條習慣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