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诫。 清 周亮工 《黄母周宜人七秩序》:“胸有成略,足以应当世之所求,似无烦宜人之毖勅者。”
“毖勅”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目前未在权威典籍或常用词典中检索到直接的解释。但可以尝试拆分字形并参考单字的含义进行推测:
毖
读音为bì,本义是谨慎、小心,常见于古汉语。例如《诗经·周颂·小毖》中“予其惩而毖后患”,意为“我要惩戒过去并谨慎防范后患”。此外,“毖”也引申为告诫,如《尚书·毕命》中的“毖殷顽民”,即指告诫殷商遗民。
勅
读音为chì,是“敕”的异体字,表示帝王自上而下的命令、告诫。如“敕令”“敕封”等。其核心含义是权威性的指令,常见于古代公文或宗教文献(如道教符咒)。
组合推测:
“毖勅”可能是由“谨慎告诫”与“权威命令”结合而成的复合词,可理解为以审慎态度下达的严正指令,或通过告诫体现的权威性规范。但因缺乏具体文献用例,此解释仅为语义推导,需结合具体上下文进一步确认。
建议:
若该词出现在特定文本(如古籍、碑刻或宗教文献)中,请提供更多语境以便精准分析;若为现代生造词,可能存在书写误差(如“毖”或“勅”的形近字混淆),建议核对原出处。
《毖勅》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细致地阐述命令或行政法令。这个词语多用于古代皇帝的命令或诏令。
《毖勅》的部首是毛字旁,部首笔画为4画。
《毖勅》总共由15画构成。
《毖勅》源自《说文解字》中的“毖”,意思是明察,再加上“勅”,意思是圣旨。所以,《毖勅》指的是圣旨详细明确。
在繁体字中,《毖勅》的写法为「愊勅」。
在古代汉字中,有些字形可能会有变化。《毖勅》在古时候的写法为「愍勅」,但意思与现代写法相同。
1. 皇上向诸臣下达了一份毖勅,详细要求每个官员完成的任务。
2. 古代皇帝颁布的毖勅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相关的词语有:毖然(意思是明察、细究)、勅谕(意思是圣旨、诏书)。
近义词:明确、明示、命词。
反义词:误导、含糊、不明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