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鈎校的意思、鈎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鈎校的解釋

亦作“鈎校”。1.查對;查考。《漢書·陳鹹傳》:“少府多寳物,屬官 鹹 皆鉤校,發其姦臧。”《新唐書·奚陟傳》:“又乾沒京兆錢六十八萬緍,請付比部鉤校。” 章炳麟 《五朝法律索隱》:“馳説者不暇鈎校,而空尊尚西方。”

(2).搜求,查找。 明 歸有光 《馬政蠲貸》:“天子新即位,詔書蠲逋已責,天下鼓舞若更生。而奉行者猶加誅求,鈎校愈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鈎校(gōu jiào)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為通過詳細查核、比對來驗證事實或數據。該詞由“鈎”與“校”兩個語素構成:“鈎”取“鈎稽”之義,指深入探求、梳理細節;“校”指校對、核查,強調對差異的修正。兩者結合後,凸顯了從細節入手、嚴謹驗證的過程。

從權威辭書釋義角度,可參考以下解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将“鈎校”釋為“查考核對”,常用于財務、文書等需精密核查的領域。例如《後漢書·陳寵傳》載:“寵鈎校律令條法,溢于《甫刑》者除之。”此處指對法律條文的細緻考訂。
  2. 《辭源》(修訂本)指出,該詞在古籍中亦作“勾校”,強調通過交叉比對發現隱漏。如唐代文獻中的“鈎校簿書”,即指對賬冊的全面稽查。

近義詞包括“稽核”“檢校”,但“鈎校”更側重系統性、技術性的核查行為。當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學術研究、審計、古籍整理等專業場景,體現嚴謹的考據精神。例如:“學者通過鈎校不同版本,還原了文獻的原始面貌。”

網絡擴展解釋

“鈎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ōu xiào(或gōu jiào,部分文獻注音差異),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與用法

  1. 查對、查考
    指對事物進行核對、校驗,常見于文獻或賬目審查。例如:

    • 《漢書·陳鹹傳》記載:“少府多寶物,屬官鹹皆鈎校,發其奸臧。”,意為官員通過鈎校發現貪腐財物。
    • 唐代《新唐書》提到将錢款“付比部鈎校”,即交由相關部門核查。
  2. 搜求、查找
    強調通過細緻手段搜尋或追究,可能隱含強制性。例如:

    • 明代歸有光《馬政蠲貸》中描述“鈎校愈密”,指政策執行時嚴苛搜求。

二、語境差異與延伸


三、總結

“鈎校”的核心意義是通過細緻手段核對或搜尋,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新唐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艾蒿榜死八珍財本殂夭揲揲錘錘二情法老方底反貨風海風宿水餐幹河槁工膏鉛羹藜閣束勾股數狗脊構造湖鼓刀豪蠹诃止慌亂華譽徽嫿恢贍惠莊禁暴靜亂金筋絶蹤醵醵灓水馬府麥個徘徊輿判刑披肩批逆鱗品竹調絲挈辭丘山之功秋收冬藏蓐中森幻沙勇沈郎腰神密市惠適居其反四密宿殃忘情負義網漁具緯紗無形鄉味小覺攜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