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通的意思、九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通的解釋

《通典》等九部政書的總稱。 唐 杜佑 《通典》, 宋 鄭樵 《通志》, 宋 馬端臨 《文獻通考》,舊稱三通。 清 乾隆 時加入官修的《續通典》、《清通典》、《續通志》、《清通志》、《續文獻通考》、《清文獻通考》,合稱九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九通”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以下是主要含義的詳細說明:

一、政書合稱(主流含義)

“九通”指中國古代九部典章制度類政書的合稱,其構成分為三個階段:

  1. 三通:唐代杜佑《通典》、宋代鄭樵《通志》、宋代馬端臨《文獻通考》。
  2. 清乾隆時期擴充:加入官修的《續通典》《清通典》《續通志》《清通志》《續文獻通考》《清文獻通考》,共九部合稱“九通”。
  3. 後續發展:1937年商務印書館增補劉錦藻《清續文獻通考》,形成“十通”體系。

二、其他含義

  1. 成語釋義(較少見):指九種通達狀态,包括心通、眼通、耳通等,源自數字“九”象征的完整性與“通”的順暢含義。
  2. 現代企業名稱:珠海九海水務有限公司的簡稱及注冊商标。

三、文學引用

古代詩詞中亦有使用,如宋代米芾《王略帖贊》中“洞天九九通遼陽”,以“九通”表達深遠通達之意。

提示:若需了解“十通”完整書目或典章制度細節,可查閱《中國曆史大辭典》等權威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通是什麼意思

九通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九個方向皆能通行”。通指能夠通過、穿越或進入的意思。九通意味着能通向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和上九個方向。

拆分部首和筆畫

九通的部首是辶(辵),它位于左側。辶(辵)是表示走路的部首,通常會出現在與行走相關的漢字中。九通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九通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它在篆書字形中已經存在。繁體字的九通為「九通」,而簡化字形為現代常用字的「九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九通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然而,它的基本形狀和意義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欲了解更多關于古代漢字寫法和字形演變的資料,可以參考古代典籍和文字學研究。

例句

1. 他是一位出口九通的商人,對于國際貿易了如指掌。 2. 這艘船是一艘九通船,可以在各種水域自由航行。

組詞

九通是一個獨立的詞語,一般情況下不與其他詞語組合。然而,根據上下文的需要,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

近義詞和反義詞

九通的近義詞包括:通九方、各方通行。反義詞則無明顯對應,因為九通表示在九個方向上都能通行,而反義詞則是指在某個或多個方向上不能通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