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狸的一種。俗稱野貓。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二·狸》:“狸有數種:大小如狐,毛雜黃黑有斑,如貓而圓頭大尾者為貓狸,善竊雞鴨,其氣臭,肉不可食。”一本作“ 貓貍 ”。清 黃漢 《貓苑·種類》:“俗謂闊口者為貓,尖嘴者為貓貍。” 徐珂 《清稗類鈔·動物·貓狸》:“貓貍,亦省稱貍,貓屬,頭圓尾大,毛黃黑相雜,有斑紋,頗類貓,故俗又稱野貓。性殘6*暴,食魚鼠等,且能竊取雞鶩。”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貓狸漢語 快速查詢。
“貓狸”一詞有以下兩層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基本釋義
指狸的一種,俗稱野貓。其外形特征為:體型大小如狐,毛色黃黑相間帶有斑紋,頭部圓潤、尾巴粗大,與家貓相似。
古籍記載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獸二·狸》中明确記載:“如貓而圓頭大尾者為貓狸,善竊雞鴨,其氣臭,肉不可食。”說明該動物性情兇猛,具有捕食家禽的習性。
現代補充
清代文獻《貓苑》進一步描述其分類特征:闊口者為貓,尖嘴者為貓貍(即貓狸)。現代動物學認為其屬于貓科,栖息于山林,以魚、鼠及小型動物為食。
在特定語境中,“貓狸”可比喻善于僞裝或隱藏真實意圖的行為,如成語“貓狸之性”。但此用法較少見,且多出現于地方俗語或文學比喻中。
使用注意:在科學文獻或正式文本中,“貓狸”通常指代野生動物;而比喻義多用于口語或非正式表達,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貓狸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一種動物。貓狸的拆分部首是貓的貓字頭部首和狸的隸字頭部首。它的筆畫數為10畫。
貓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它是由貓和狸兩個字合成而成的。貓是指一種常見的家貓,狸是指一種類似狐狸的動物,也稱為狸貓。
在繁體字中,貓狸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它仍然由貓和狸兩個字組成,貓狸的繁體字與簡體字相同。
據古代文獻記載,貓狸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古代文獻的記錄有限,我們無法準确知道古人是如何書寫貓狸這個詞的。
1. 我家養了一隻可愛的貓狸。
2. 前幾天在山林中看到了一隻野生的貓狸。
貓狸的組詞可以有貓狗、狸貓、狐狸等。
與貓狸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狐狸、狸、貓頭鷹。
與貓狸意思相反的詞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