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咎的意思、委咎的詳細解釋
委咎的解釋
歸罪。《晉書·石季龍載記上》:“ 冀州 八郡大蝗,司隸請坐守宰, 季龍 曰:‘此政之失和,朕之不德,而欲委咎守宰,豈 禹 湯 罪己之義邪!’” 清 唐甄 《潛書·任相》:“居高自是,舉事不當,委咎于人。”
詞語分解
- 委的解釋 委 ě 任,派,把事交給人辦:委托。委派。委任。委員。委以重任。 抛棄,舍棄:委棄。委之于地。 推托,卸:推委。委罪。 曲折,彎轉:委曲。委婉。委屈。 積聚:委積。 末、尾:原委。窮源意委(追究事物本
- 咎的解釋 咎 ù 過失,罪過:咎戾。負咎。以彰其咎。 怪罪,處分:既往不咎。咎由自取(遭受責備、懲處或禍害是自己造成的)。 災禍:休咎(吉兇)。 怨仇:與臣有咎。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委咎(wěi ji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語義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為推卸過錯或責任。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及語言學角度對其釋義、用法及來源進行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的界定:
委咎指将本應自己承擔的罪責、過失推卸給他人。
例證:
《後漢書·皇後紀上》:“後辄移咎,委過下僚。”
(此處“委過”與“委咎”同義,均表推卸責任)
二、字義拆解與構詞邏輯
- 委(wěi):
- 本義為“曲折”,引申為“推卸”“轉嫁”。
- 《說文解字》:“委,隨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委曲、委積,又為委棄。”
- 咎(jiù):
三、古典文獻用例
- 《資治通鑒·唐紀》:
“宦官典兵預政,每有敗事,辄委咎将帥。”
(宦官掌兵幹政,遇事失敗便歸咎于将領)
- 《宋史·奸臣傳》:
“秦桧委咎嶽飛,以莫須有之罪害之。”
(秦桧将罪責推給嶽飛,以虛構罪名陷害)
四、近義詞辨析
詞語 |
語義側重 |
差異點 |
委咎 |
強調主動推卸責任 |
含貶義,暗指不擔當 |
歸咎 |
中性,指将責任歸于某方 |
未必含主觀惡意(如“歸咎于天氣”) |
推诿 |
側重拖延或找借口 |
行為更隱蔽,常含敷衍意味 |
五、現代使用場景
在現代漢語中,“委咎”屬書面語,多用于以下語境:
- 曆史評論:分析權責歸屬(如“戰敗後主帥委咎于下屬”);
- 司法文書:描述推責行為(如“被告試圖委咎他人”);
- 管理批評:指責領導失職(如“管理層委咎基層,逃避決策失誤”)。
權威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委咎”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ěi jiù,其核心含義是将過失或責任推卸給他人,強調歸罪于外而非自我承擔。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拆分:由“委”(推卸、轉嫁)和“咎”(過失、責任)組成,字面意為“轉嫁過錯”。
- 核心意義:指在問題或錯誤發生時,不主動承擔責任,反而将責任歸咎于他人或外部因素。
使用場景
- 批評推诿行為:常用于指責他人逃避責任,如職場、政治或日常人際交往中的推诿現象。
- 曆史與文學:多見于正式語境或書面表達,例如古代文獻中官員對責任的推脫描述。
例句與典故
- 《晉書·石季龍載記上》記載,後趙君主石季龍面對蝗災時拒絕“委咎守宰”(歸罪地方官員),體現了他對“罪己”态度的認可。
- 清代唐甄《潛書·任相》批評某些人“舉事不當,委咎于人”,即失敗後推卸責任。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委過、委罪、推诿塞責。
- 反義詞:引咎自責、勇于擔當。
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委咎”多用于批評缺乏責任感的行為,如企業危機中管理層将問題歸咎于員工,或公共事件中相關部門推卸責任等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晉書》《潛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不知百牛百辟抱恨鞞革比肩人剝落勃澥不比才恰差戾超類絕倫吃青寵行床上疊床吹腔詞乖大朝電阙雕楹訂辦凡氓纥繨挂齒姑默國華過化存神紅丸潔牙劑料勁刷錦體酒糟鼻卷攣開口椒扣寂饋電枯胾辣不唧兒欄廄遼口療效離立馬公貌執内臣内篇前轍旗兵缺門溶彙榮獲三長善月桑田滄海上考私衙套房王子表顯昂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