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頌的意思、豳頌的詳細解釋
豳頌的解釋
指《詩·豳風·七月》。
詞語分解
- 豳的解釋 豳 ī 古地名,在今中國陝西省旬邑縣西南。 筆畫數:; 部首:豕; 筆順編號:
- 頌的解釋 頌 (頌) ò 贊揚:頌揚。歌頌。頌詞。贊頌。頌古非今。 以頌揚為内容的文章或詩歌:祖國頌。青春頌。 祝願:祝頌。敬頌大安。 中國周代祭祀時用的舞曲,配曲的歌詞有些收在《詩經》裡面,分“周頌”、“魯頌
網絡擴展解釋
“豳頌”是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一、基本釋義
豳頌(拼音:bīn sòng)指《詩經·豳風·七月》一篇。作為古代頌歌形式,它主要用于歌頌君主的美德與功績,表達民衆的忠誠與敬仰。
二、詳細解釋
-
出處與背景
- 源自《詩經·豳風》中的《七月》篇,屬周代豳地(今陝西旬邑一帶)的民歌,内容以農事活動為主,描寫四季勞作場景,兼具祭祀、宴飲等社會風貌。
- 古代“頌”是祭祀時配樂舞的贊歌,而“豳頌”雖屬“風”詩,但因内容莊重、儀式性強,被賦予類似“頌”的贊頌功能。
-
文學與文化意義
- 既是對農業社會生産生活的記錄,也隱含着對統治者的德政教化之功的稱頌,體現了“美教化”的儒家詩學傳統。
- 後世常以“豳頌”代指對德行的贊美,或用于形容對他人功績的褒揚。
三、使用場景
- 文學創作:引用“豳頌”可增強對曆史或農耕文化的描寫,如“效豳頌以詠豐年”。
- 贊美與演講:適用于正式場合中對領導、傑出人物的稱頌,如“承豳頌之遺風,頌當代之功業”。
四、相關擴展
- 《七月》詩特色:全詩以四言為主,按時間順序鋪叙農事,兼具叙事與抒情,是《國風》中最長的篇章。
- 關聯成語:如“歌功頌德”“額手稱頌”,均與“頌揚”主題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豳風·七月》的具體内容,可參考《詩經》原文或相關注疏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豳頌
《豳頌》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傳世文獻,是《詩經》中的一篇。它是西周時期豳國的歌頌詩歌,表達了人民對國家繁榮昌盛、社會安定和君王的贊美。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豳頌》由兩個字組成,豳的部首是豕,筆畫數是13;頌的部首是頁,筆畫數是9。
來源
《豳頌》是中國古代的文獻之一,出現在《詩經》中,是西周時期豳國的歌頌詩歌。它記錄了豳國繁榮昌盛的景象,表達了人民對國家的向往和對君王的敬仰。
繁體
《豳頌》的繁體字為「豳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豳頌」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它的字形與現代漢字寫法基本一緻。
例句
「人心悠悠,幽幽兮豫章。倚伏懷德,置之蒲方。奏《豳歌》,聲清如磬。勞我申命,懷良辰景。」- 《詩經•豳頌》
組詞
豳國、頌揚、豳王、頌詞、贊頌
近義詞
贊美、歌頌、贊揚、頌獎
反義詞
詛咒、咒罵、責罵、批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