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歲稔的意思、歲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歲稔的解釋

年成豐熟。 唐 白居易 《泛渭賦》序:“上樂時和歲稔,萬物得其宜。”《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四》:“蓋逢歲稔,共樂時康。”《宋史·食貨志上三》:“﹝ 紹興 ﹞十三年, 荊湖 歲稔。米鬥六七錢,乃就糴以寬 江 、 浙 之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歲稔”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uì rěn,其核心含義是年成豐熟,即農作物豐收的年景。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該詞:


詞義解析

  1. 字義拆分

    • 歲:本義為“年”或“年成”,如“歲兇”指歉收之年。
    • 稔:指莊稼成熟,如《說文解字》釋為“谷熟也”。
    • 組合:兩字結合,表示“一年中莊稼成熟豐收”,引申為農業興旺、社會富足。
  2.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歲豐年稔、五谷豐登、時和歲豐。
    • 反義詞:歲兇年歉、饑馑薦臻(出自《詩經》)。

出處與用法

  1. 古籍例證

    • 唐代白居易《泛渭賦》:“上樂時和歲稔,萬物得其宜。”
    • 《舊五代史》載:“蓋逢歲稔,共樂時康。”
    • 《宋史》提及:“荊湖歲稔,米鬥六七錢。”
  2. 成語擴展

    • 時和歲稔:形容氣候調和、年景豐收,寓意太平盛世(出自《南齊書》)。

使用場景


文化内涵

“歲稔”不僅反映古代農業社會的經濟基礎,還承載着對自然規律的敬畏與對太平盛事的向往。其衍生成語“時和歲稔”更強調天時、人事的和諧統一,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中的古籍原文及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歲稔

歲稔(suì rěn)是一個具有豐富含義的詞彙,可表示年年豐收、歲歲增長的意思。它是由“歲”和“稔”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歲”字的部首是“禾”,共有6畫。
“稔”字的部首是“禾”,共有14畫。

來源:
“歲稔”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國風·陳風》中,表達了豐收的喜悅和對未來的期望。

繁體:
“歲稔”在繁體中寫作“歲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由于技術限制和不斷變化的書寫習慣,字的書寫形式不斷演變。取“歲稔”為例,其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

例句:
1. 這個農村每年都能夠實現歲稔,農民們過得很幸福。
2. 聽說今年的莊稼又是個好年景,真是歲稔啊!

組詞:
歲稔豐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歲稔糧豐、歲稔千斤

近義詞:
豐收、豐年、多收、五谷豐登

反義詞:
歉收、荒年、欠收、兇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