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清 制,外官通過通政司送給内閣的奏章。參閱《清會典事例·内閣·進本》。
(2).指整部書。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一部分一:“害病豈非苦事?不,至少在書不溜熟而非背通本不可之時。”
“通本”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
指清代地方官員通過通政司(中央文書處理機構)遞交給内閣的奏章。這一流程在《清會典事例·内閣·進本》中有明确記載,屬于清代行政文書傳遞的規範程式。
指整部書或完整典籍,常見于文學作品中。例如李劼人在《死水微瀾》中提到“背通本”,即指背誦整部書籍。
《通本》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指南,解釋圖書的字典”,通常用來指代解讀古籍或古代文化的專業書籍。
《通本》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4。
《通本》這個詞最早出現于《漢書·藝文志》,大約在西漢時期。在古代,為了使人們更加容易理解和使用古籍,編纂了許多的《通本》。
《通本》的繁體字為「通本」。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差異。根據《康熙字典》記載的古文字形,「通本」的字形為「通ベン」。
1. 他研究古代經書的《通本》已成為了一位知名的學者。
2. 我在書架上找到了一本珍貴的《通本》,裡面記載了許多有關古代曆史的信息。
組詞:通書、通讀、本經。
近義詞:指南、注解。
反義詞:未解讀、未通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