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hy away (off)]∶移動或躲閃,以避開一個人或一件事物
(2) [slink]∶偷偷摸摸地或鬼鬼祟祟地行走或移動(如在害怕、慚愧、卑怯時);偷偷地走開;不光彩地引退
溜開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釋義和用法:
指悄悄離開或躲避,含隱蔽性動作。
例:他趁人不注意溜開了會場。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850頁。
查看詳情(商務印書館官網)
情感色彩
多帶逃避、心虛或不願被察覺的隱含意義,如:
“孩子見勢不妙,悄悄溜開了。”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28頁。
參考鍊接(漢典網)
動作特點
強調輕快、無聲的移動,常見于口語。
“小貓從門縫溜開,躲進草叢。”
來源:《現代漢語動詞用法詞典》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210頁。
組合後強化“脫離現場”的隱匿性。
來源:《現代漢語離合詞用法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95頁。
“他怕被追問責任,找了個借口溜開了。”
來源:《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呂叔湘主編,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367頁。
查看原文(商務印書館圖書頁)
“溜開”是一個動詞短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主動避開或躲閃
指通過移動身體或改變位置,避開某人、某物或某種情境。例如在擁擠場合側身讓行,或為避免尴尬而暫時離開。
偷偷離開或逃避
強調不引人注意、帶有隱蔽性的離開方式,常伴隨負面情緒(如害怕、慚愧)或不光彩的動機。例如:“他趁大家不注意,悄悄從後門溜開”。
例句補充
“一說要幹活,他就找借口溜開了”,生動體現了逃避行為的特征。
英文對應表達
根據語境可譯為 shy away(因羞怯躲開)或 slink off(鬼祟溜走)。
該詞多用于口語,具體含義需結合行為動機判斷——中性場景下表示“避讓”,貶義場景則含“逃避責任”的意味。
敖弄百獸率舞弁辰飙斿搏撠簸錢導遊煩號風穴哥斯達黎加光速貴慕鬼責咕叽寒夜花鳥惑溺護前家譜擊博鲒醬界行解玉疾風彰勁草緝綱卷帙巨浸勘合戡戮林府淪滅露田緑尊尨茸迷離徜仿明盲臲卼齧膝起爆青岩耆宿曲獻人人得而誅之散席煞鬼殺獲傷害懾伏時好世經術氏冠淘沙得金天跸鐵木剃滅挖鑲微缺軎術文券小團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