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齧膝的意思、齧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齧膝的解釋

亦作“ 齧厀 ”。良馬名。 唐 杜甫 《清明》詩:“渡頭翠柳豔明眉,争道朱蹄驕齧膝。” 仇兆鳌 注引 應劭 曰:“馬怒有餘氣,常齧膝而行也。” 宋 王安石 《躍馬泉》詩:“山祇來伐之,半嶺跳齧膝。” 清 納蘭性德 《生查子》詞:“齧厀帶香歸,誰整櫻桃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齧膝”是“齧膝”的異體寫法,指古代良馬名,常用于詩詞中形容駿馬姿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一種良馬,名稱源于馬匹行進時膝蓋部位的動作特征。據應劭注釋,這類馬因“怒有餘氣”,常呈現膝蓋微屈、似啃咬狀的步伐()。

  2. 文學出處

    • 唐代杜甫《清明》詩:“争道朱蹄驕齧膝”,描繪駿馬昂首疾馳的姿态()。
    • 宋代王安石《躍馬泉》用“半嶺跳齧膝”形容馬匹跳躍山嶺的矯健()。
    • 清代納蘭性德《生查子》以“齧厀帶香歸”暗喻騎馬歸來的風雅場景()。
  3. 名稱來源
    仇兆鳌注引應劭觀點,認為此類馬性情剛烈,行進時因發力姿态獨特,膝蓋動作形似啃咬,故得名()。

  4. 英文釋義
    直譯為“knee-nibbling horse”,特指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良駒品種()。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全唐詩》注本獲取更詳盡的文獻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齧膝》的意思

《齧膝》(niè xī)是一種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極度懼怕或害怕的狀态。這個詞的使用可以用來形容人面對驚吓或恐懼時瑟縮蜷曲的态勢。

《齧膝》的部首和筆畫

《齧膝》的部首為“骨”(gǔ),表示與骨骼有關。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比較複雜。

《齧膝》的來源和繁體字

《齧膝》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最早見于《西遊記》第五十五回:“隻見那護國真人身穿百花裙,頭上戴一朵老君花翎,坐在那裙下齧膝捧胸。”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嚙膝”。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時候,《齧膝》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有些文獻中寫作“顳膝”或“囓膝”,但是大體意思相同。

《齧膝》的例句

1. 他聽到突如其來的槍聲,吓得齧膝發抖。

2. 她對蛇類非常恐懼,一看到蛇就會齧膝發抖。

與《齧膝》相關的詞彙

1. 組詞:齧腭(niè è),形容極度緊張或恐懼的狀态,引申指語言緊閉難開。

2. 近義詞:畏縮、戰戰兢兢、膽戰心驚。

3. 反義詞:勇敢、無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