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搖不安貌。《易·困》:“困于葛藟,于臲卼。” 唐 盧注 《酒胡子》詩:“盤中臲卼不自定,四座清賓注意看。”《朱子語類》卷十四:“安,隻是無臲卼之意。”《明史·廣西土司二》:“地方臲卼,如破壞之舟,漂泊風浪,覆溺在目,不待智者而知之矣。” 清 黃景仁 《遇雨止雲谷寺》詩:“不禱得神庇,我心滋臲卼。”
關于“臲卼”一詞的解釋如下:
讀音與釋義:
使用場景:
注意: 當前提供的搜索結果中未直接涉及“臲卼”,可能與您的輸入字形相近但釋義不同(如的“㝊怘”為“zhì wù”,指追求理想)。若需進一步考據文獻用例,建議核查《古代漢語詞典》或《說文解字》等典籍。
臲卼(nì ju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為狡猾、狡詐、詭計多端的樣子。
臲卼的部首是卩,筆畫數為12。
臲卼最早見于《廣韻》中,但具體的來源尚不得而知。
臲卼的繁體字為「臲卼」,沒有其他繁體形式。
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的記載,臲卼的古時候寫法沒有明确的資料。
他看似很老實,但實際上卻是個臲卼的人。
臲卼心思、臲卼詭計。
狡猾、狡詐、狡黠。
坦誠、老實、直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