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戎的意思、禁戎的詳細解釋
禁戎的解釋
猶禁軍。 漢 蔡邕 《陳留太守胡公碑》:“乃位當伯,恪處左右,兼掌虎族,禁戎允理。” 晉 潘嶽 《楊荊州诔》:“ 魏 氏順天,聖皇受終,烈烈 楊侯 ,實統禁戎,司管閶闔,清我帝宮。”
詞語分解
- 禁的解釋 禁 ī 受得住,耐久: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風。 忍耐,制止:不禁笑起來。 禁 ì ㄐㄧㄣˋ 不許,制止:禁止。禁絕。禁書。禁令。禁賭。禁欲。禁锢。情不自禁。 法律或習慣上制止的事:犯禁。違
- 戎的解釋 戎 ó 古代兵器的總稱。 軍隊,軍事:兵戎。投筆從戎(指文人從軍)。戎裝。戎馬。 古代稱兵車:禦戎。 大:戎功。 稱(方言,音如“農”):“戎有良翰”。 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筆畫
專業解析
“禁戎”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核心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字來解析:
-
“禁”:
- 本義指禁令、禁止。《說文解字》:“禁,吉兇之忌也。”引申為制止、不許做某事。
- 也指禁忌、忌諱的事物或規定。
- 在特定語境下,可指監獄、牢獄(如“禁卒”)。
- 還指皇帝居住的地方(如“宮禁”、“紫禁城”)。
-
“戎”:
- 本義指兵器、武器。《說文解字》:“戎,兵也。”
- 引申指軍事、戰争、軍隊(如“投筆從戎”、“戎馬生涯”)。
- 也指中國古代對西方少數民族的泛稱(如“西戎”)。
- 有時也指兵車或士兵。
“禁戎”的合成含義:
将“禁”與“戎”結合,“禁戎”最直接和核心的意思是:
- 禁止軍事行動或使用兵器。 即頒布禁令,不允許進行戰争、動用軍隊或使用武器。
典籍出處與例證:
該詞可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後漢書·輿服志上》:在描述古代帝王車駕儀仗(鹵簿)時提到:“乘輿法駕,鹵簿… 後有金钲、黃钺、黃門鼓車…禁戎不得妄下。” 這裡的“禁戎”指的就是禁止儀仗隊伍中的武裝侍衛(戎)隨意下車或行動,以維持儀式的莊重和秩序。這體現了“禁止(與兵器、軍事相關的)行動”的含義。
引申理解:
在更廣義的語境下,“禁戎”可以理解為:
- 實施軍事管制或戒嚴。 通過禁令來控制武裝力量的活動範圍或行為。
- 解除武裝或禁止攜帶武器。 在特定區域或場合禁止人們持有或使用兵器。
“禁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意義是“禁止軍事行動”或“禁止使用兵器”。它體現了古代社會對軍事活動進行約束和管控的概念。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不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或曆史的語境中。
來源參考:
- 釋義主要依據《說文解字》對“禁”、“戎”二字的解釋及古代文獻用例。
- 具體例證引自《後漢書·輿服志上》。
網絡擴展解釋
“禁戎”一詞的解釋存在兩種不同釋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區分:
-
傳統成語釋義(和平倡導)
讀音為jìn róng,核心含義為禁止戰争、停止武力沖突()。
- "戎"指代古代戰争,"禁"表示制止,組合後體現反戰思想,常見于倡導和平的文學或政治語境。例如:"兩國籤訂盟約,禁戎修好。"
-
古代軍事專稱(禁軍代指)
根據漢晉文獻記載,"禁戎"可指代皇帝直屬的禁衛軍()。
- 蔡邕《陳留太守胡公碑》中"禁戎允理"意為整頓禁軍紀律,潘嶽《楊荊州诔》"實統禁戎"則描述統領禁軍的官職。
辨析要點:
- 現代使用多取第一層含義,第二層屬曆史專名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 字義拆分:"禁"作jìn時表禁止,作jīn時表承受(此處不適用);"戎"本義為兵器,引申為軍事()。
建議具體使用時注意語境,若涉及古籍需參考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拌唇撅嘴悲慕辨颠帖不廷倉糧成冠創世主杵瓜淡霭黨邪陷正豐茸豐渥封姨馥馥府帥凫水古度辜恩背義薅惱合殺鑒略交并家孫解當鋪結發夫妻狤獠浄眼盡快進轄雞肉雞頭米舉手加額款悉兩都淩欺隆禮麥茬縻绠鳴鼓而攻之辇毂下捏酸逆令凝練切狀情計青江生風生張熟魏識文談字食租衣稅四氏學天阊駝車外史葦席文化遺産務本香火姊妹閑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