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禁軍。 漢 蔡邕 《陳留太守胡公碑》:“乃位當伯,恪處左右,兼掌虎族,禁戎允理。” 晉 潘嶽 《楊荊州诔》:“ 魏 氏順天,聖皇受終,烈烈 楊侯 ,實統禁戎,司管閶闔,清我帝宮。”
“禁戎”一詞的解釋存在兩種不同釋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區分:
傳統成語釋義(和平倡導)
讀音為jìn róng,核心含義為禁止戰争、停止武力沖突()。
古代軍事專稱(禁軍代指)
根據漢晉文獻記載,"禁戎"可指代皇帝直屬的禁衛軍()。
辨析要點:
建議具體使用時注意語境,若涉及古籍需參考相關注釋。
《禁戎》是一個成語,意為制止戰争或停止沖突。禁,指禁止、制止;戎,指戰争、軍隊。
《禁戎》的部首為言字旁(讠)和戈字旁(戈),共有11個筆畫。
《禁戎》最早出自于《周易》中的卦辭:“禁之幾也,履。往禁之,義無咎也。”這句話意思是意味着阻止戰争發生可以消除矛盾和紛争。
《禁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禁戎」。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禁戎」的寫法與現代相差不大。
他們通過外交手段成功實現了《禁戎》政策,有效地避免了戰争的爆發。
組詞:禁令、禁絕、戎裝、戎馬、戎狄。
近義詞:禁戒、克制、抑制。
反義詞:授戎、允許、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