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可作磨刀石和石磨的一種粗石。《山海經·中山經》:“又北三十五裡,曰 陰山 ,多礪石、文石。” 郭璞 注:“礪石,石中磨者。” 袁珂 校注:“言可以為石磑者。”
(2).泛指粗石。 清 劉大櫆 《遊黃山記》:“上歷 大陰澗 ,澗多礪石嶄立,過澗陟嶺,則豁然高朗。”《花城》1981年第1期:“這裡的石岩極為奇特,而且都是略帶紅色的砺石。”
砺石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三個核心層面:
字義分解
“砺”指粗硬的磨刀石(《說文解字》釋為“䃺石也”),與“砥”(細磨石)相對;“石”即天然礦物。合稱泛指用于打磨工具的天然石料,特指粗質砂岩或石英岩。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023頁;《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版。
現代定義
指能磨利金屬器具的天然石材,具有粗糙表面和較高硬度,常見于傳統手工業場景。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819頁。
《尚書·禹貢》載“荊州厥貢砺砥”,表明其作為地方貢品的經濟價值;《山海經》多次記錄“砺石”産地,反映古人對其礦物屬性的認知。
來源:中華書局《尚書譯注》;《山海經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漢代起衍生“磨練意志”的比喻義,如《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以“砥厲名號”喻修身,此用法後被“砥砺”取代。
來源:《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第1026頁。
“砥砺”的成語固化
“砥節砺行”(《史記·伯夷列傳》)、“砥砺廉隅”(《禮記·儒行》)等成語均源于砺石的物理特性,象征人格錘煉。現代漢語保留“砥砺前行”作為積極精神符號。
來源:教育部《中華成語大辭典》;《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開明出版社。
權威參考文獻鍊接:
砺石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粗磨刀石
指質地粗糙、用于打磨刀具或農具的天然石材。例如《山海經·中山經》記載“陰山多礪石”,郭璞注解為“石中磨者”。
風蝕形成的觀賞石
特指中國西北幹旱地區(如沙漠、戈壁)經長期風沙侵蝕形成的天然奇石,表面光滑如鏡,形态多樣,具有較高觀賞價值。
主要分布于中國大西北的沙漠、戈壁邊緣地帶。其形成需經曆極端環境:
在個别語境中(如),“砺石”被引申為磨煉意志的象征,類比成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班馬包租辯人兵厮城市化蚩尤充颎觸及翠篁黛鬟黨進打遊飛調號跮蹉敵日發貨富民侯宮妾貢使觥酌過涉姑胥台耗擾回答火熾鑒裁傑俊急煩警粹旌德驚肅噤滲基頻舉厝駿骨牽鹽君子之交淡如水窺望昆山腔連兵玲玎立心蠻觸相争門閤命侶劘砺農末普耳啓惕日複一日數典忘祖肅陳瞳睛退聘網蟲翁仲無師自通香蠟夏娃下位西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