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水中沙洲的美称。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诗》之二:“朝翔素瀨,夕栖灵洲。”
(2).山名。在 广东 南海 。 隋 江总 《别南海宾化侯》诗:“ 石关 通 越井 ,蒲涧邇 灵洲 。”《新唐书·地理志七上》:“ 广州 南海郡 ……县十三。 南海 ……有 灵洲山 ,在 鬱水 中。”
灵洲是汉语中一个兼具自然地理与人文意象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灵气汇聚的洲岛”,《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对水中沙洲的美称”(来源:《汉语大词典》)。
从词源考据,“灵”取“神灵、精妙”之义,“洲”为水中小块陆地,二字组合始于先秦文献对江河地貌的诗意描述。例如南朝郭璞《江赋》曾以“奇石临渊,灵洲竦峙”形容长江险峻处的水中奇景(来源:郭璞《江经注》)。
历史上,“灵洲”特指广东南海的灵洲山,此山原为珠江口岛屿,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灵洲山者,南海砥柱也”,印证其作为航运地标的重要地位(来源:《南海县志》)。明代《永乐大典》则收录了“灵洲鳌负”传说,将其神化为巨鳌托举的仙岛(来源:《永乐大典·广州府》)。
现代研究中,该词衍生出两层引申义:一喻指文化荟萃之地,如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称广州城“踞灵洲之胜”;二在生态文学中象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空间(来源:《岭南文化研究》)。现广东佛山仍存灵洲山遗址,2019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来源:广东省文物局公告)。
“灵洲”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这一用法源于古代诗文,常以“灵洲”指代环境清幽或具有灵秀之气的沙洲。例如:
特指位于广东南海的灵洲山,古代文献中多次记载其地理位置:
需与“灵州”区别(宁夏古地名,详见)。若需进一步了解诗词用例或地理沿革,可查阅《汉典》《新唐书》等文献来源。
辨证论治操纵自如常梪成布谌母赤堇藂薄倒错刀豆大味灯穗滴羞笃速东郭东闱独步当世烦难奉翼服雾公啓毂毂谷泉皓练好问则裕合盘托出鹤翼围黄醅花判解会矜慢鞠域踞峙了日良时美景练锐缭缭芒背猫头竹名山胜水冥翼闵子内家兵平步登天羌管穷交瞿所趋直日炙风吹软叽叽声臭时壶石州顺水推舟叔相特赐图画纸挽赁为害殟殁骛新闲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