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拂曉。 南朝 梁 劉孝威 《帆渡吉陽洲》詩:“江風淩曉急,鉦鼓候晨催。”
“淩曉”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淩曉(拼音:líng xiǎo)指拂曉,即天剛亮的時候。
如需進一步了解名字的吉兇或完整詩句出處,可參考搜索來源。
《淩曉》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天亮的時刻或黎明前後的時間段。
《淩曉》的部首是“日”(rì),總共有11個筆畫。
《淩曉》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古代人們喜歡用自然的景色和現象來形容時間,因此《淩曉》一詞被用來描述天空從黑暗到明亮的過程。
《淩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淩曉」。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淩曉》在古字書中的寫法為「⿱日⿰舁⿰⺈⿰丨攵」。
1. 器鐘的聲音在淩曉時分傳遍了整個山谷。
2. 每天早晨,我都會在淩曉時分起床跑步。
1. 淩晨:指夜晚過去、天快亮的時間。
2. 淩梅:指梅花在寒冷季節盛開。
3. 淩霄:指高山的頂峰或高空。
1. 黎明:指夜晚過去,天剛亮的時刻。
2. 起始:指時間開始的階段。
1. 夜幕降臨:指夜晚開始的過程。
2. 熄滅:指燈火、陽光等消失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