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體名。佛、道用以募化財物的文字,多用對偶文。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募緣疏》:“按募緣疏者,廣求衆力之詞也。橋梁、祠廟、寺觀、經像與夫釋老衣食器用之類,凡非一力所能獨成者,必撰疏以募之。詞用儷語,蓋時俗所尚。”
“募緣疏”是古代佛、道宗教活動中用于募集財物或尋求支持的文體,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定義與用途
募緣疏是佛、道兩教用于募化財物的文字,主要用于宗教或公共事務的籌款,如修建橋梁、寺廟、鑄造經像等非個人能獨立完成的項目。其核心目的是“廣求衆力”,通過書面形式號召信衆或民衆參與捐助。
文體特點
這類文本多用對偶文(骈體文),語言工整華麗,符合古代時俗對文采的推崇。其結構通常包含項目意義、募資緣由及功德回向等内容,以增強說服力。
曆史背景
明代學者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中明确記載了募緣疏的用途和形式,指出其適用範圍涵蓋釋、道兩教的日常器物、場所修建等需求。這反映了古代宗教與社會公益活動的緊密關聯。
示例與應用
典型募緣疏會列舉具體項目(如“橋梁、祠廟、寺觀”),強調集體協作的必要性,并以“俪語”(對仗詞句)增強感染力。例如,明代寺廟修繕時,僧人可能通過此類疏文向信衆募集資金。
總結來看,募緣疏兼具宗教性與實用性,是研究古代宗教文化、社會動員方式的重要文獻形式。更多細節可參考《文體明辨序說》等典籍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募緣疏》是一個漢字詞組,由三個字組成。這個詞的意思是尋找緣分的機會或者創造機會使得緣分順利發生。其中,“募”表示募集、尋找的意思;“緣”表示緣分、機緣的意思;“疏”表示疏通、排除的意思。
《募緣疏》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它是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而産生的。佛教中有一種觀念認為,人們的緣分是注定的,但也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尋找和創造緣分。因此,人們就開始使用《募緣疏》這個詞,表示他們想要主動地找到或者創造緣分的機會。
《募緣疏》這個詞可以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拆分和理解。
《募緣疏》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募緣疏」。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有所不同。《募緣疏》這個詞的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基本的意思是相同的。
以下是一些使用《募緣疏》這個詞的例句和相關的組詞:
與《募緣疏》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尋緣、創緣、尋機。
與《募緣疏》意義相反的詞語有:隔緣、斷緣、失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