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冰炭不同器 ”。 元 關漢卿 《魯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爐。” 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三折:“你深思慮,因何難共處?豈不聞冰炭不同爐。”
“冰炭不同爐”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拼音為bīng tàn bù tóng lú。以下是詳細的解釋和分析:
字面意思是冰和炭不能放在同一個爐子裡。冰代表寒冷,炭代表熾熱,二者性質截然相反,無法共存。比喻兩種對立的事物或人無法調和或共同相處。
該成語通過鮮明的自然現象比喻對立關系,簡潔有力,常見于文學、口語及正式論述中,適用于強調不可調和矛盾的場景。
《冰炭不同爐》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冰和炭在爐竈中是無法共存的。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兩者性質、屬性截然不同、無法相容的情況。
部首:火
筆畫:16畫
來源:《戰國策·齊策二》中有講到冰炭不同爐的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鄭國的人非常懶惰,他所在的地方冬天特别冷,但他不願意燒炭。他的妻子想要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懶惰。
繁體字:冰炭不同爐
古時候漢字寫法:冰炭不同爐
例句:他們兩個性格迥異,就像冰炭不同爐,永遠無法和諧相處。
組詞:冰山、炭疽、不同、爐竈
近義詞:風馬牛不相及、沆瀣一氣
反義詞:和諧共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