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釋道的意思、釋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釋道的解釋

(1).佛教和道教的并稱。 明 沉德符 《野獲編·釋道·僧道異恩》:“蓋 憲宗 於釋道二教,俱極崇信如此。”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有卷名“釋道”。

(2).指僧人和道士。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星燈》:“初八日傳為諸星下界,燃燈為祭……觀寺釋道亦将施主檀越年命星庚記注,於是夕受香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釋道”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佛教(釋)與道教(道)的合稱,常用來泛指這兩大中國重要的宗教體系及其相關的文化、思想與實踐。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1. 基本釋義:

    • 釋: 源自“釋迦牟尼”(Sakyamuni)的簡稱,是佛教創始人佛陀的姓氏,因此在中國常用來代指佛教及其相關的一切,如僧侶稱“釋子”,佛教稱“釋教”。
    • 道: 指道教,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尊老子為教祖(太上老君),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 合稱: “釋道”就是将這兩個詞并列組合,成為一個固定詞組,用以并稱佛教與道教。它強調的是這兩大宗教體系在中國文化語境中的并存、互動與對比。
  2. 文化内涵與用法:

    • 泛指兩大宗教: “釋道”最常用的意義就是作為佛教和道教的統稱。例如:“釋道二教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深遠。”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指代相關人物: 可以指佛教僧侶和道教道士。例如:“山中有釋道修行。”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涉及思想與實踐: 涵蓋兩教的教義、經典、修行方法、儀式、寺廟宮觀等。例如:“研究釋道的哲學思想。” 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 曆史互動: 在中國曆史上,釋(佛)道二教長期共存,既有交流融合(如某些哲學概念的互釋、修行方法的借鑒),也有競争甚至沖突(如曆史上的佛道論衡、争奪皇家支持)。因此,“釋道”一詞也隱含了這種複雜的曆史關系。
    • 與儒家并列: 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釋道”常與“儒”(儒家)并列,構成“儒釋道”三教,共同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幹。例如:“儒釋道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研究論述。
  3. 現代語境:

    • 在現代漢語中,“釋道”一詞仍然常用,尤其在學術研究、曆史文化讨論、宗教研究等領域,用于指代佛教和道教這兩個特定的宗教實體及其文化現象。它比單獨說“佛教和道教”更簡潔、更具書面語色彩和一定的曆史感。

“釋道”是一個專有名詞性質的複合詞,其核心且最常用的意思就是佛教與道教的合稱。它簡潔地指代了這兩大起源于不同文化背景(佛教源于古印度,道教源于中國)但在中國曆史上深度融合、共同發展的宗教體系,涵蓋了它們的信仰、人物、思想、實踐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釋道”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宗教相關釋義

  1. 佛教與道教的并稱
    這是最常見用法,指中國兩大傳統宗教的統稱。例如明代文獻記載:“蓋憲宗於釋道二教,俱極崇信如此”(),常與儒家并稱“儒釋道”三教,體現中國文化的多元融合。

  2. 代指僧人與道士
    引申為宗教從業者的統稱,如清代《帝京歲時紀勝》提到“觀寺釋道”參與節慶活動,即指僧侶和道士群體。

二、其他較少見用法

部分文獻(如查字典)提到“釋道”可作動詞短語,意為“解釋道理”,例如“通過釋道使人明白事理”()。但此用法在權威典籍中較少出現,可能與語境或分詞誤差有關。

使用建議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來源信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宗教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死一生毖勅渤渤才魚策無遺算敞網唱影車葥斥犯楚捶賜對聰黠蹈用睇視非泛風高複核芙奴傳各肉兒各疼躬擐甲胄勾結洪軍候道火耗鍵櫜奸豎靳啬金書鐵契急迫倦局居高臨下開口呼六漠龍爪粟路陂蠻音濛漠遣将征兵七大家求聘榷茗認許戎辔入監三羅傷風敗俗食不兼肉疏闊蜀嚴私籴私解邃深貪妒淌眼抹淚同生未敢苟同舞刀躍馬詳究賢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