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銘刻在骨。形容永記不忘。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句踐伐吳外傳》:“君王早朝宴罷,切齒銘骨。” 唐 李白 《古風》之五:“銘骨傳其語,竦身已電滅。” 宋 蘇轍 《代龔谏議謝知青州帥表》:“恩深不報,期銘骨以終身。”
“銘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íng gǔ,其核心含義是将某事深刻銘記于心,如同刻在骨頭上一般永志不忘。以下是詳細解釋:
文獻出處:
使用場景:
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查字典等權威釋義(),并參考了古代文獻用例。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查閱相關古籍或詞典。
銘骨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銘”的意思是刻寫、銘記;“骨”的意思是骨頭、身體。結合起來,銘骨的意思是深深刻在骨髓中的記憶或體驗,代表着深刻和持久的印象。
銘骨的部首和筆畫“銘”字的部首是金字旁,它的意思是金屬、金子。這個字一共有11個筆畫。
“骨”字的部首是骨字旁,它的意思是身體的骨骼。這個字一共有10個筆畫。
銘骨的來源銘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在古代,人們認為記憶和經曆深深地刻在人的骨髓之中,形成永恒不朽的印記。因此,銘骨成為描述深刻記憶的形象化表達。
銘骨的繁體字銘骨的繁體字為「銘骨」。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銘”字的寫法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相似。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字形是“金口骨”。
而“骨”字的古時寫法也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字形是“古肌”。
銘骨的例句1. 他的警示銘骨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2. 這場災難給人們留下了銘骨的記憶。
銘骨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組詞:銘心(記憶深刻)、銘記(牢記)、銘刻(雕刻)、銘文(刻字紀念)。
近義詞:刻骨銘心、骨髓相連。
反義詞:輕飄飄、淡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