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吏的意思、村吏的詳細解釋
村吏的解釋
猶村正。 唐 李複言 《五真記》:“鄰人來曰:‘昨夜夜半,有天樂從西而來……’村吏以告,縣令 李邯 遣吏民遠近尋逐,皆無蹤跡。”
詞語分解
- 村的解釋 村 ū 鄉下聚居的處所:村子。村塾(舊時農村中的私塾)。村民。 粗野:村野。村俗。村話。村氣。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吏的解釋 吏 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村吏”是古代中國鄉村中的基層管理人員,其含義和職能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定義
村吏指鄉村中負責行政事務的地方官員或管理者,相當于現代的村長或村幹部。該詞由“村”(聚居區)和“吏”(官員)組成,字面含義為“鄉村官員”。
2.職責範圍
- 行政管理:處理土地分配、戶籍登記、賦稅征收等事務。
- 糾紛調解:協調村民矛盾,維護村莊秩序。
- 信息傳達:作為官方與村民的橋梁,傳達政令并反饋民情(如唐代《五真記》中村吏向縣令報告異象的記載)。
3.曆史背景
- 古代稱謂:唐代稱“村正”,與“村吏”“村司”等詞同義,均指村長。
- 選拔方式:多由村民推選或地方官府任命,常見于宋以前的地方治理體系。
4.文學例證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中“豈無山歌與村笛”一句,側面反映了鄉村管理者(村吏)與民間文化的關系。
5.與現代的關聯
當代“村幹部”職能與古代村吏類似,但古代村吏更側重賦稅和治安,而現代則涵蓋發展經濟、公共服務等更廣泛職責。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來源:(查字典)、(唐代文獻)、(組詞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村吏(cūn lì)一詞的意思是指在村落中擔任行政和法律事務管理的官員。它由兩個字組成,村(cūn)是表示農村地區的字,吏(lì)則是指官員。按照傳統漢字的拆分部首來看,村的部首是木,吏的部首是口。村字有三畫,吏字有七畫。
《村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制。在古代,吏是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官員,負責行政事務。在鄉村地區,由于行政區劃的需要,村吏這一職位應運而生,負責管理村落中的政務、民生和安全等事務。
在繁體字中,村的字形為「村」,吏的字形為「吏」。
古時候的村字寫法稍有不同,它是以「邑」和「木」組合而成。邑字表示城市或者集落,而木則表示樹木。由此可見,古時候的村字意味着以樹木圍繞起來的集落,符合農村地區的生活場景。
舉個例句:“他出生在一個小山村,後來成為了村吏。”
與村吏相關的組詞有村民、村長、村委會等。近義詞有鄉吏、村官等。反義詞則可涉及到縣長、市長等地位更高的行政官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