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降敕褒獎,下诏勉勵。 唐 李商隱 《為濮陽公泾原謝冬衣狀》:“恩極解衣,榮加降璽。” 馮浩 箋注:“《漢書·循吏傳》:‘二千石有治理效,輒以璽書勉勵。’”
“降玺”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iàng xǐ,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存在細微差異,但核心意義與古代帝王诏令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降玺”指帝王通過頒發诏書(即“玺書”)進行褒獎或勉勵的行為。其中,“降”意為下達(敕令),“玺”指皇帝印信,象征權威。
多用于古代公文或曆史文獻中,描述帝王對臣子的嘉獎行為,常見于謝恩表、史書等正式文本。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被罷黜者複職”,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個别釋義偏差。主流解釋仍以“褒獎勉勵”為主。
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書·循吏傳》或李商隱相關作品,或查閱漢典、查字典等高權威性詞典。
降玺是指皇帝将皇權交給繼承者的儀式,也稱為傳玺或授玺。這個詞源于漢字,由“降”和“玺”兩個字組成。
“降”字是由部首“阝”和“夅”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玺”字是由部首“玉”組成,總共有8個筆畫。
降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當一位皇帝逝世或退位時,他會将皇位傳給繼承者,以顯示繼位者的合法性和權力。降玺作為一種象征性的儀式,一直延續至今。
在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人們通常使用繁體字來書寫“降玺”,其繁體字形為「降璽」。
在古時候,降玺的漢字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然而,由于沒有詳細的曆史記錄,我們無法确定确切的古代漢字寫法。
1. 皇帝向太子降玺。
2. 降玺儀式正式宣布了新皇帝的繼任。
降服、降低、降雨
授玺、傳玺
登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