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瑪瑙、紫石英等為主要原料,煮漿抽絲制成的燈。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五·料絲》:“料絲燈出於 滇 南,以金齒衛者為勝也。” 清 趙翼 《陔馀叢考·料絲》:“料絲燈見 李西涯 詩,而詩用‘繚絲’字, 郎瑛 謂誤也。”《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天色已黑, 虞 府廳上點起一對料絲燈來。”亦作“ 料絲鐙 ”。 清 王夫之 《雜物贊·料絲燈》詩序:“料絲鐙,燒藥石為之,六方合成,外如絲,内如屏,花卉蟲鳥,五彩斯備。然鐙其中,尤為綺麗。”
料絲燈是一種傳統工藝燈具,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實物燈具 以瑪瑙、紫石英等礦石為主要原料,搗碎後煮漿抽絲,再通過編織或合圍工藝制成燈具。其特點包括:
二、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該詞被引申為成語,比喻心思細密、善于觀察細節的能力,可能與制作工藝對精細度的要求相關。但此用法在多數權威典籍中未明确提及,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注:如需進一步了解制作工藝細節或文獻出處,可參考《七修類稿》《儒林外史》等原著。
《料絲燈》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為用細長的絲線制作的燈飾。料絲指的是細小的絲線,燈指的是照明用具。
詞語《料絲燈》的拆分結果如下:
拆分後的詞語《料絲燈》一共有22個筆畫。
《料絲燈》這個詞語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它是中國獨特的手工藝品之一,制作工藝精細,造型美觀,常用于宴會場所或慶祝活動中。在繁體字中,詞語《料絲燈》的寫法為「料絲燈」。
古時候,詞語《料絲燈》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對于「料」字,古代有時會使用「鬥」字旁邊,表現木料的意思。對于「絲」字,舊時的寫法是「糹」,它表示絲線。而「燈」字則沒有很大的變化。
以下是使用《料絲燈》這個詞語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料絲燈》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