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衮司的意思、衮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衮司的解釋

指三公的職位。《文選·王儉<褚淵碑文>》:“今之尚書令,古之冢宰,雖秩輕於衮司,而任隆於百辟。” 李善 注:“衮司,三公也。” 南朝 梁 江淹 《蕭拜太尉揚州牧表》:“去勳捨德,寧班衮司之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衮司(gǔn sī)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特指古代中央機構中地位顯赫、掌管要務的官職或部門,尤以“三公”(太師、太傅、太保)為代表的高級官員及其官署。其釋義與來源如下:

一、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代朝廷中位高權重、職掌樞要的官職或官署。“衮”本義為帝王或三公的禮服,象征尊貴;“司”意為掌管、職守,合稱即指身居要職、權柄重大的官員或機構。

  2. 具體指向

    多用于指代“三公”或其官署。三公是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統稱,如周代的太師、太傅、太保,或漢代的丞相、太尉、禦史大夫,其職責關乎國家軍政核心。

二、出處與用法詳解

  1. 文獻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典籍。例如《宋書·王弘傳》載:“衮司之職,非賢弗居”,強調此職位需由德才兼備者擔任。唐代白居易《孔戣授尚書左丞制》亦雲:“衮司缺職,爾宜佐之”,指代尚書省要職。

  2. 職能象征

    “衮司”不僅指具體官職,更象征國家最高行政權。清代王引之《經義述聞》指出:“衮司為三公通稱”,說明其作為高層權力機構的代稱屬性。

三、相關詞彙辨析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3.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
  4. 線上辭源:漢典(www.zdic.net),“衮司”詞條釋義。

(注:因古籍原文網絡鍊接穩定性有限,此處引用紙質權威辭書及學術數據庫,确保釋義可靠性。)

網絡擴展解釋

“衮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官職,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1.基本詞義

2.詞源與文獻出處

3.結構與用法

4.曆史演變

5.總結

“衮司”是古代對三公職位的代稱,體現了傳統官制文化中的等級觀念。其用法多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獻,現代已不再使用,但可通過相關典籍了解其曆史背景。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文選》及李善注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綠稀紅熬波邊升便則道鼻中隔朝膳弛怠純犧淬砺登科記低隘番禍伐樹甘罷杆棘各有所好彀中古逸海心荷盤涸濁懷喜禁受儁發峻節峻介考滿誇士六鼓柳季面折庭争民能鬧裝麑鹿浦嶼錢獄秦王破陣樂丘乘榷官儒酸燒丹神馳生腰坐飾羔史學耍花頭樞鬥瞬時隼張檀主填池體沉土長危岌烏烏仙丹詳到鄉賢縣胥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