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司的意思、衮司的詳細解釋
衮司的解釋
指三公的職位。《文選·王儉<褚淵碑文>》:“今之尚書令,古之冢宰,雖秩輕於衮司,而任隆於百辟。” 李善 注:“衮司,三公也。” 南朝 梁 江淹 《蕭拜太尉揚州牧表》:“去勳捨德,寧班衮司之上。”
詞語分解
- 衮的解釋 衮 ǔ 古代君王等的禮服:衮服。衮衣。衮冕。華衮(色彩絢麗的官服)。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 司的解釋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機。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儀器,為現在指南針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b.複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長官,後為
網絡擴展解釋
“衮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官職,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1.基本詞義
- 衮司指“三公”的職位,即古代朝廷中最高級别的官職。三公在不同朝代所指官職略有差異,通常包括太師、太傅、太保或司徒、司馬、司空等。
2.詞源與文獻出處
- 該詞最早見于《文選·王儉〈褚淵碑文〉》:“今之尚書令,古之冢宰,雖秩輕于衮司,而任隆于百辟。”李善注:“衮司,三公也。”。
- 南朝梁江淹《蕭拜太尉揚州牧表》中也有類似用法:“去勳捨德,寧班衮司之上。”。
3.結構與用法
- 結構:衮(上下結構)+ 司(半包圍結構),屬合成詞。
- 語境:多用于古代公文、碑文或正式文獻中,強調官職的尊貴與責任重大。例如“任隆于百辟”即指職責高于百官。
4.曆史演變
- 隨着官制變化,“三公”逐漸虛銜化,但“衮司”仍作為對高位官職的雅稱,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記載中。
5.總結
“衮司”是古代對三公職位的代稱,體現了傳統官制文化中的等級觀念。其用法多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獻,現代已不再使用,但可通過相關典籍了解其曆史背景。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文選》及李善注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