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傷口愈合。《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金瘡》“輕傷皮肉重傷筋,外撒如呈桃花散”注:“外用生人長髮密縫腹傷口之裡肉,留外皮撒月白珍珠散,以待生肌斂口。”
“斂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醫學場景
源自《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金瘡》,指通過外敷藥物(如月白珍珠散)促進傷口收斂、愈合的過程。例如:“外用生人長髮密縫腹傷口之裡肉,留外皮撒月白珍珠散,以待生肌斂口。”。
器物學場景
在器物形制描述中,“斂口”指器皿口沿向内收束的造型,如“直口罐”“斂口罐”等,常見于考古或工藝領域。
以上解釋綜合了醫學和器物學兩種語境,需根據具體場景判斷詞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醫宗金鑒》原文或考古文獻。
斂口(liǎn kǒu)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收斂嘴巴,閉上嘴唇。在帶有引申意義時,也可表示嚴肅、沉默或謹慎的态度。
斂口的部首是口(kǒu),總共有9個筆畫。
斂口是一個古漢字,最早出現在《廣韻》的字表中。在繁體字中,斂口的寫法是「斂口」。
在古代,斂口的字寫作「歛口」,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式「斂口」。
- 孩子偷吃了糖,被媽媽發現後,立刻斂口不敢說話。
- 面對老師的批評,他斂口不敢辯解。
- 斂財:指用不正當手段秘密地聚斂財産。
- 斂容:指收斂容顔,不露出真實的表情。
近義詞:閉口、閉嘴
反義詞:張口、開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