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澹的意思、凝澹的詳細解釋
凝澹的解釋
亦作“ 凝淡 ”。淡泊;靜止。 唐 陸龜蒙 《引泉》詩:“滿院聲碧樹,空堂形老仙。本性樂凝澹,及來更虛玄。”“澹”,一本作“ 淡 ”。 唐 皇甫冉 《同韓給事觀畢給事畫松石》詩:“千條萬葉紛異狀,虎伏螭盤争勁力;扶疎半映晚天青,凝澹全和曙雲黑。” 宋 範成大 《念奴嬌》詞:“尊前歌罷,滿空凝淡寒色。”
詞語分解
- 凝的解釋 凝 í 氣體變為液體或液體變為固體:凝結。凝固。凝凍。凝集。凝脂。凝滞。 聚集,集中:凝聚。凝重(恘 )。凝神(聚精會神)。凝思。凝眸。凝睇(注視)。凝練。 筆畫數:; 部首:冫; 筆順編號:
- 澹的解釋 澹 à 恬靜、安然的樣子:澹泊。澹漠。澹薄。恬澹。 水波纡緩的樣子:澹淡。澹澹。 澹 á ㄊㄢˊ 〔澹台〕複姓。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凝澹"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凝"和"澹"兩個字組合而成,常用于古典文學或藝術評論中,形容一種深沉、甯靜、淡泊的意境或狀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字義分解:
- 凝: 本義指液體遇冷變為固體(凝結),引申為聚集、集中、靜止、專注、莊重之意。如"凝神"(聚精會神)、"凝重"(莊重嚴肅)。
- 澹: 本義指水波起伏平緩,引申為恬靜、淡泊、安然、不慕名利之意。如"澹泊"(淡泊名利)、"澹然"(恬淡安靜)。
-
合成詞義:
- 凝澹 結合了"凝"的凝聚、沉靜、莊重和"澹"的淡泊、恬靜、平和之意。
- 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一種深沉内斂、甯靜淡泊、含蓄悠遠的境界或氣質。
- 常用于描述:
- 自然景象: 如月色、山色、水色等顯得深沉、甯靜、淡雅。例如:"月色凝澹"形容月光清冷、甯靜、淡遠。
- 人物神态或氣質: 形容人神情莊重、恬靜、超然物外,不露鋒芒。例如:"神情凝澹"形容人表情沉靜安詳。
- 藝術作品風格: 形容繪畫、書法、音樂等藝術作品風格含蓄、深沉、意境悠遠,不張揚浮誇。例如:"畫風凝澹"指畫作風格沉靜淡雅,意境深遠。
- 心境或氛圍: 形容一種平和、甯靜、淡泊的心境或環境氛圍。
-
意境與用法:
- "凝澹"強調的是一種内在的、靜态的、精神層面的美,它不同于表面的華麗或熱烈,而是一種需要靜心體會的、深沉的甯靜與淡泊。
- 它帶有古典美學色彩,常出現在詩詞、文論、畫論中,用以表達一種超越世俗、返璞歸真的審美理想。
- 其意境接近于"沖淡"、"恬淡"、"靜穆"、"幽遠",但更強調"凝"所帶來的凝聚、沉潛、厚重感與"澹"的淡泊相結合的特質。
"凝澹"意指深沉凝聚、甯靜淡泊。它描繪的是一種将莊重、内斂、沉靜與淡泊、平和、超脫融為一體的狀态或境界,常見于對自然、人物、藝術和心境的描述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追求含蓄、内斂、意境深遠的審美情趣。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該權威詞典收錄了"凝澹"詞條,對其含義有詳細解釋。
-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同樣收錄了該詞,并提供了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 《辭源》 (商務印書館):作為大型古漢語辭書,對"凝"和"澹"的本義及引申義有詳盡考釋,有助于理解"凝澹"的構成與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凝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思想或情感深沉、凝結,不輕浮、不浮躁,強調淡泊與靜止的狀态。該詞在古籍中常寫作“凝淡”,屬于異體字形式。
二、内涵解析
- 性格特質
形容人内心沉穩、深思熟慮,不易受外界幹擾,如《引泉》中“本性樂凝澹”體現的淡泊心境。
- 情感狀态
可指情感深厚而内斂,如唐代皇甫冉詩中用“凝澹”描述松石畫作中蘊含的沉靜力量。
- 哲學意境
在宋代範成大等文人作品中,常借“凝澹”表達對自然或人生虛靜境界的追求。
三、使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藝術作品的含蓄美感(如繪畫、詩詞),或稱贊人物性格的冷靜理智。例如:“他的水墨畫用色凝澹,意境悠遠。”
注: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文學賞析或古典文獻研究領域。如需具體詩句例證,可參考唐代陸龜蒙《引泉》、皇甫冉《觀畢給事畫松石》等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挨宿邊堠不越雷池蒼唐殘民害理禅閣乘路撐暑瞋恨愁陣春岑踔遠耑耑憝魁剁碎惡稔貫盈非冀蜂遊蝶舞風喻鋼化幹淨垢面館人過防合家歡樂宏材鴻都少君畫黼葫蘆裌布澗門奸逆介事浸澤金镞糾黜眷望軍徽開科取士勞什骨子酪酥磊瑰不羁斂锷韬光聊齋志異厲骛路門爐炷緑莊嚴命珪怒武炮灰绮席神狸受目譚助頑提問墜先策香蓼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