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凝淡 ”。淡泊;靜止。 唐 陸龜蒙 《引泉》詩:“滿院聲碧樹,空堂形老仙。本性樂凝澹,及來更虛玄。”“澹”,一本作“ 淡 ”。 唐 皇甫冉 《同韓給事觀畢給事畫松石》詩:“千條萬葉紛異狀,虎伏螭盤争勁力;扶疎半映晚天青,凝澹全和曙雲黑。” 宋 範成大 《念奴嬌》詞:“尊前歌罷,滿空凝淡寒色。”
“凝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思想或情感深沉、凝結,不輕浮、不浮躁,強調淡泊與靜止的狀态。該詞在古籍中常寫作“凝淡”,屬于異體字形式。
適用于描述藝術作品的含蓄美感(如繪畫、詩詞),或稱贊人物性格的冷靜理智。例如:“他的水墨畫用色凝澹,意境悠遠。”
注: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文學賞析或古典文獻研究領域。如需具體詩句例證,可參考唐代陸龜蒙《引泉》、皇甫冉《觀畢給事畫松石》等作品。
凝澹是一個形容詞,指事物冷靜、沉澱、清淡,沒有多餘的繁雜。形容人性格端莊恬靜,不喜歡過于張揚。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思想、情感、色彩等的平和和穩定。
凝澹的兩個部首分别是冫(凝字的水部)和氵(澹字的氵部)。凝的筆畫數為11,澹的筆畫數為17。
凝澹是古代漢字的組合,凝的本義是固定、凝聚,澹的本義是清淡。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凝澹這個詞,表示穩定、清靜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凝澹的寫法為「凝澹」。
在古代,凝和澹的寫法有一些變體。凝的古代寫法中,常常将冫部寫成三點水「⺆」,澹的古代寫法中,将氵部寫成三點水「⺀」。
1. 他的眼神凝澹如水,沒有一點雜念。
2. 這幅畫的色彩凝澹而美麗,給人一種甯靜的感覺。
凝固、凝望、凝視、清澈、澹泊、澹然
沉靜、平和、安詳、淡定、恬淡
浮躁、喧嚣、繁雜、躁動、不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