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麗挺拔。 南朝 梁 江淹 《蓮華賦》:“或憑天淵之清峭,或殖疏圃之蒙密。”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杜牧之》:“又《侍兒小名録》:‘兵部 李尚書 樂妓 崔紫雲 ,詞華清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三·李忠定公從祀》:“ 鄧 有《仰止堂文集》,清峭可誦。” 樊增祥 《<東溪草堂詞選>自序》:“醇雅如 清真 ,清峭如 白石 。”
(2).清越高昂。 唐 元稹 《五弦彈》詩:“ 趙璧 五絃彈徵調,徵聲巉絶何清峭。” 明 王世貞 《<曲藻>序》:“大抵北主勁切雄麗,南主清峭柔遠。”
(3).清瘦俊逸。 宋 範鎮 《東齋記事·王嗣宗》:“然公風骨清峭,項微結喉,有僧相。”
“清峭”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個含義:
清麗挺拔
多用于形容文風、景緻或事物的形态。例如南朝梁江淹在《蓮華賦》中寫道“或憑天淵之清峭”,形容蓮花高潔挺拔的姿态;清代王士禛評價《仰止堂文集》“清峭可誦”,指文章風格清雅有力。
清越高昂
常用于描述聲音或音樂。唐代元稹《五弦彈》詩中的“徵聲巉絶何清峭”,即用此義形容琴聲高亢清亮;明代王世貞也以“清峭柔遠”對比南北曲調的特點。
清瘦俊逸
多指人物外貌或氣質。宋代範鎮在《東齋記事》中描述王嗣宗“風骨清峭,項微結喉,有僧相”,強調其身形瘦削而氣度不凡。
補充說明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側重不同,需結合具體描寫對象理解。例如,形容文章時側重“清麗”,描述聲音時突出“高亢”,而用于人物則偏向“瘦削脫俗”。更多用例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清峭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多用于形容山峰或高聳的尖頂。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山和小,總共有13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中國人常用“清峭”來形容高山峻嶺。其中,“清”的意思是高聳,指山峰高大挺拔;“峭”的意思是險峻,形容山坡陡峭。因此,“清峭”一詞形象地描述了高山的特征。
在繁體字中,清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差别。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清峭在古代的寫法為“青峭”。其中,“青”字與“清”的意思相近,指青天或清新清澈;“峭”字與現代漢字中的“峭”相同,都表示山峰的險峻之意。
以下是一些使用清峭的例句:
一些與清峭相近的詞彙包括險峭、峻峭、陡峭等,它們都描述了山峰或山坡的險峻特征。
與清峭相反的詞彙可以是平緩、平川或平坦,它們表示山地或山坡沒有陡峭的傾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