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摩經·觀衆生品》:“時 維摩詰 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説説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華,同“ 花 ”。本以花是否着身驗證諸菩薩、聲聞的向道之心,聲聞結習未盡,花即着身。後多以“天女散花”形容抛灑東西或大雪紛飛的樣子。 唐 宋之問 《設齋歎佛文》:“龍王獻水,噴車馬之埃塵;天女散花,綴山林之草樹。” 宋 陸遊 《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 麻姑 行擲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天女散花漢語 快速查詢。
“天女散花”是一個源自佛教經典的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該成語出自《維摩诘經·觀衆生品》。故事講述菩薩維摩诘在丈室中示疾,天女現身将天花散向問疾的菩薩和聲聞弟子。花瓣在菩薩身上自然墜落,卻附着于弟子之身,以此驗證修行境界:菩薩六根清淨無執念,故花不沾身;弟子尚存分别心,故花附體難去。
該成語在文學、戲曲中廣泛運用,如京劇《天女散花》即以曼妙舞姿展現花瓣飄灑的意境,進一步強化了其視覺美感的聯想。
《天女散花》是指天女或仙女嬌美的儀态。這個詞用來形容女子婀娜多姿、舉止優雅、美麗動人。
《天女散花》四個字的部首分别是“日”、“女”、“一”、“艹”,總筆畫數是26畫。
《天女散花》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西遊記》。繁體字為「天女散花」。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天女散花」四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比如,在《西遊記》中,「散」字的上半部分可能會寫成「散」字的下半部分。
他見到她的那一刻,就仿佛看到了天女散花,美得令人窒息。
天女、散花、儀态、女子、婀娜多姿、舉止優雅、美麗動人。
天仙、仙女、女神、美人、佳人。
丑陋、猥瑣、粗鄙、俗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