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半路出家的意思、半路出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半路出家的解釋

(1) [adopt a profession (trade) rather late in one's life;become a monk or nun late in life]∶年紀大了才脫離家庭去當和尚或尼姑

(2) [start midway]∶比喻原先并不是從事這一工作的,後來才改行從事這一工作

詳細解釋

謂成年後才去做和尚、尼姑。比喻中途改業,不是科班出身。《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先前讀書,後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魯迅 《花邊文學·奇怪(二)》:“如果大衆語既是半路出家,新名詞也還不很明白,這‘落伍’可真是‘徹底’了。”亦作“ 半路修行 ”。 明 朱國祯 《湧幢小品·俚詩有本》:“ 茅鹿門 先生,文章擅海内……晚喜作詩,自稱半路修行,語多率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半路出家”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詞義解析

  1. 本義
    原指成年後才出家為僧為尼,而非自幼修行。佛教中的“出家”指脫離世俗生活、剃發修行,與“在家”相對。

  2. 引申義
    比喻中途轉行從事其他職業或領域,并非本行出身。例如:“他本是程式員,半路出家做了設計師。”


來源與演變


用法與語境


示例與延伸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京本通俗小說》或魯迅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事業或生活中換一個全新的方向,從事不同的行業或職業。它可以形容一個人在中年或者事業發展的某個階段,突然改變職業或追求不同的目标。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半路出家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半”,“路”和“出家”三個部分。其中,“半”字的部首是“十”,它是一個簡單的部首,意為“十字形的事物”,“半”的筆畫數為3;“路”字的部首是“足”,表示與“腳”、“步”有關,“路”的筆畫數是13;“出家”這兩個字的拆分: “出”的部首是“八”,表示與“目标”、“方向”有關,“出”的筆畫數是5,“家”的部首是“宀”,表示與“家”、“居住”有關,“家”的筆畫數是10。 來源和繁體 《半路出家》一詞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的《晉書·潘嶽傳》中,形容潘嶽中年突然放棄仕途去當僧人的故事。繁體字的寫法是「半路出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半”字在古代寫作“半”,中間部分像是“日”字。而“路”字則寫作“陸”,表示與“陸地”或“道路”有關。古代的“出”字則寫作“齣”,像是口的形狀。古代的“家”字則寫作“傢”,中間的“艹”表示與“草木”有關。 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例句:他在三十歲時半路出家,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去創辦自己的公司。 組詞:半途而廢(指事物沒有完成就停止)、半吊子(指對某個領域隻有部分了解或技能)、出家人(指信仰佛教而放棄塵世事務的人)。 近義詞:改行、換行、轉行。 反義詞:窮途末路、死心塌地。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