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黎元洪的意思、黎元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黎元洪的解釋

黎元洪(1864-1928) : 北洋政府總統。湖北黃陂人。曾任湖北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多次鎮壓革命黨人。武昌起義後,被推為軍政府鄂軍大都督。後當選為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1914年任參政院議長。袁世凱死後,他繼任大總統,與國務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争,被張勳驅走。1922年在直系扶持下,複任總統。次年又被直系驅走。後在天津病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其名字中的“元洪”二字在漢語中具有特殊含義。《漢語大詞典》釋“元”為“首也,始也”,象征領袖地位;“洪”則指“大水,廣博”,引申為胸懷寬廣、影響力深遠。這一命名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對人物品格的期許。

從曆史地位來看,黎元洪主要有三方面貢獻:

  1. 武昌首義核心角色

    作為湖北新軍協統,他在1911年武昌起義中被推舉為鄂軍都督,這一事件被《中華民國史稿》記載為“終結千年帝制的關鍵轉折點”。其政治選擇加速了清朝統治的瓦解。

  2. 共和體制奠基者

    兩度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期間(1916-1917,1922-1923),他主張“虛位元首制”,試圖平衡軍閥勢力。據《中國近代政治史》記載,他在任期間推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修訂,确立三權分立框架。

  3. 近代化建設推動者

    武漢地方志辦公室檔案顯示,他主導修建了漢口第一條柏油馬路,并支持張謇創辦武昌紡織學堂,為民族工業發展奠定基礎。其“實業救國”理念被收錄于《辛亥人物文集》。

需要說明的是,黎元洪的“床下都督”稱號源自章太炎《大總統黎公碑》,該文獻現存于國家圖書館古籍部,反映了特定曆史情境下的政治生态。

網絡擴展解釋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湖北黃陂人,故稱“黎黃陂”,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以下是關于他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二、生平與政治經曆

  1. 早期經曆

    • 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後入海軍服役,參與中日甲午戰争。
    • 甲午戰敗後投靠張之洞,負責訓練湖北新軍,任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曾鎮壓革命黨人。
  2. 辛亥革命時期

    • 1911年武昌起義後,被革命黨人推舉為湖北軍政府都督,成為名義上的起義領袖。
    • 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後支持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
  3. 大總統任期

    • 袁世凱死後,繼任大總統(1916-1917),但與國務總理段祺瑞爆發“府院之争”,最終被張勳複辟事件牽連下野。
    • 1922年在直系軍閥支持下複任總統,次年因直系内鬥被迫辭職,退出政壇。

三、曆史評價與稱號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曆史檔案或學術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米盧郎半制品本末不鲗溜長青創痛出類戳包兒辍塗觕樸蛋殼低聲斷疑睹記度己以繩渎嫚頟頟鄂君船耳輪分屍公寝候騎環保檢斷拮據金筭九回曲兩戒連鷄鄰寶陵曳鳴喚名葩異卉你等齧臂盟洽博多聞奇宕旗旒青紫被體祛治神明沙拉沙拉山谷褐魫冠豕視實行書櫥邃遠獺皮騰嬉屜櫃聽診器痛疚銅龍館土步往止壝宮羨赢歇晌習慣法